記者田德財/報導
位於吉安鄉的花蓮菸葉廠,行政院花東地區發展推動小組第十六次委員會,通過花東基金核列兩億三千八百餘萬元辦理「花蓮縣防災教育館暨特種搜救隊訓練基地」本報獨家新聞報導後,引起廣泛討論。有的說「 我認為防災比較重要,不知道能否讓菸業園區本身附加防災功能」,有的說「最後再變成第二個東洋廣場嗎?」
四公頃土地 應多功能用途
綜合地方人士的看法是,這塊四公頃多的土地,如果改為「多功能用途」,對花蓮人而言是比正面的,並不是反對設立「花蓮縣防災教育館暨特種搜救隊訓練基地」,而是不必選在區域生活鬧區中心,應選在較編遠或其他地方。
土地管理機關國產署對於管理的土地的撥用,往往與民意背離,例如,花蓮市五權街南側、中山路北側、北濱街西側的台鐵土地,理應規劃為公園、休閒、文化、停車等多功能用,其中一塊竟出租民間做收費停車場,把台鐵與人民情感割斷。
菸葉廠原是文化歷史建築
菸葉廠留有許多歷史人文的腳印,與人民的生活有濃厚的情感紀錄,「防災教育館暨特種搜救隊訓練基地」與在地的歷史文化背景格格不入,要是國產署當初能善盡保管原有廠房設備責任,將是一處最好的文化資產歷史建築,花蓮酒廠就是實例。
菸葉廠為台灣菸酒公賣局花蓮菸葉廠舊址,日本時代曾為日本移民村的吉安鄉,主管官署殖產局移民課為選擇一樣適當作物,作為日本移民生活的依據,嘗試種植菸草,在台灣總督府專賣局規劃種植美國黃色種菸草後,當時在花蓮港廳的吉野、豐田、林田等地,由日人種植黃色菸草。
大正二年(一九一三年)十一月開始試種,翌年首次採收,開啟台灣種植菸草的新頁,而菸葉廠負起收購與加工處理,設有倉庫、工作場、辦公廳捨和公務房舍等,日昭和年間,花蓮菸廠所轄管的菸草種植事業,是花蓮菸業最蓬勃發展的全盛時期。
見證百年菸業興衰
花蓮菸葉廠佔地約四公頃餘,腹地廣闊,廠內設有倉庫、廠房、辦公廳舍和宿舍,日治時代管轄當時的吉野、豐田、林田等種植區,而在台灣菸酒公賣時期,則是管轄吉安、林田、瑞穗、玉里、台東等地,在經過近一百年的菸草種植興盛期後,花蓮菸葉廠成為菸業文化發展的重要人文據點。
花蓮菸廠於四十九年三月三日凌晨二時五十分變生火警,木造倉庫一棟全部焚燬。當時該廠共有倉庫四棟,供儲藏菸葉之用,焚燬的是第四倉庫,與第三倉庫距離僅七八七公尺,第四倉庫原本存放菸葉甚多,但火警前全部用空。
八十九年後花蓮菸葉廠所有業務全數移往屏東,花蓮菸葉廠也逐漸被閒置荒廢,在歷史洪流中遭遺忘。雖然中間有花蓮縣政府舉辦「二○○三國際石雕藝術季」,相中閒置已久的花蓮菸葉廠做為活動場地,在當時的花蓮縣長張福興大力支持下,花蓮菸葉廠獲得重視,經重新整理和美化後,搖身躍上國際文化藝術舞台,展現新生的活力和風華,原本將繼續規劃做為石雕藝術據點,但後來因張福興病逝,花蓮菸葉廠在石雕藝術季結束後,再度被打入冷宮閒置。
花蓮菸葉場有多次再利用的機會,諸如:花蓮教育大學曾極力爭取為第二校區,原已獲得中央核准變更為文教用地,準備提供給花蓮教育大學使用,但沒想到還來不及公告,花蓮教育大學已和國立東華大學完成併校作業,因兩校合併後校地廣闊,已不再需要花蓮菸葉廠的用地。
舊酒廠活化成功 菸葉廠呢?
大學夢落空後,花蓮菸葉廠重生的希望徹底破滅,之後有非營利事業構構計劃租用,但條件都是租金太貴而作罷,管理關寧關門養蚊子,二○一五年還發生多次有人竊盜老屋檜木事件,讓其破敗而不善加利用閒置空間,花蓮舊酒廠能,何以菸葉廠不能,落得如今要做為防災教育館暨特種搜救隊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