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聰明/報導
八月一日為原住民族日(見圖,記者黃聰明/攝),原民會舉辦的系列活動同時開跑,原民會表示,原住民族日不只是原住民族的慶祝活動,更是全民共享的、最重要的「國家紀念日」。
以原住民入憲之日作為原住民族日
原民會指出,以原住民入憲之日作為原住民族日,有三個重要的涵義,首先,「原住民族」是自己決定的稱呼,而不是他者所賦予,使用自我決定的名稱,是族群主體意識的建構,也象徵自尊的重建及社會正當地位的追求,以及擺脫殖民統治的堅定意志。
其次,回顧正名運動的歷程,原住民族所爭取的,不僅是「名稱」的自我決定權,也包括自治及土地等核心的固有權利。換言之,原住民族對其生活領域擁有固有的主權,此主權表現為原住民族對於其生活領域內之人、事、物所擁有之整體的、排他的、不受他律的統治權力。
然而,在與外來者接觸後,原住民族從主權者,而成為被客體對待的他者,客體意味著是被描述、被決定及被宰制的對象,原住民族最初是作為被發現的客體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之後逐漸成為被侵略的客體,如今,則淪為被保護的客體。
原民會並指出,從正名運動到原住民族日,也象徵肯認原住民族作為國內、國際法之權利主體地位,就國內法而言,原住民族享有憲法所賦予的平等權,以及二○○五年制定的原住民族基本法所規定之自治、土地、語言、文化等集體權的權利主體;就國際法而言,原住民族無論是集體或個人,均享有國際人權法的權利,並且享有二○○七年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所宣示的自決、自治、土地、財產、文化、補償等權利。
提醒我們臺灣有綿長久遠的歷史
原民會表示,原住民族日提醒我們,臺灣有其綿長久遠的歷史,至少六千年前,原住民族就已經在臺灣,並發展出多元而獨特的文化,因此原住民族日不僅是紀念原住民族正名的歷程,也要回顧臺灣數千年的歷史,以及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對於臺灣的貢獻,深刻體認我國是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國家,並期盼國人都能尊重並分享優美的原住民族文化。
原民會並表示,展望未來,將在恢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基礎上,逐步落實穩健、而且實質的原住民族自治,讓原住民族可以從四百年來「被決定」的客體,重新恢復成為「自己做決定」的主體,恢復原住民族作為臺灣原來的主人的地位與尊嚴。
正名運動的歷史,是臺灣社會共享的珍貴資產,它不斷提醒我們,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是如何得來不易。因此,原住民族日不只是原住民族的慶祝活動,更是全民共享的、最重要的「國家紀念日」。
為今年即將到來的原住民族日,原民會特別在這段期間,規劃舉辦三項的系列活動,包括七月卅日開始行駛為期一個月的彩繪列車,八月一日於圓山大飯店啟動「南島民族論壇」儀式,另於二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二○一八年南島民族論壇」,由各國(地區)代表發表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之經驗與分享。
國際音樂節
邀請國內外原住民音樂團隊
八月三日、四日於臺東森林公園舉辦「Taiwan PASIWALI Festival」(原住民族國際音樂節),計邀請國內外原住民族流行樂團及原創音樂等共十九個團隊,用音樂來豐富原民日的內涵。
同時,為彰顯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全國總共有廿個直轄市、縣市及原鄉地區政府,亦配合舉辦原住民族日的紀念活動,一起響應「原住民族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