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二○一八第二屆全國高中職、大專學生小水力發電機設計比賽,二十八、二十九日一連二天,在吉安鄉蓮城蓮花園水道進行賽事。花蓮環保聯盟鍾寶珠說,今年共有十一個隊伍進入決賽,最後大專組由東華大學水能源研究室、高中組由台東高中,獲得本屆第一名。
媽媽監督核電場聯盟徐光蓉表示,比賽的最重要意義,是要發展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很多國家都在進行能源轉型,隨著極端氣候劇變,必須要加快腳步。
這個比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一部分,今年比賽比去年改善許多,徐光蓉鼓勵參賽隊伍,以後製作的機組可以到社區實地實測,並勉勵要重視創意。
今年大專組佳作為龍華科技大學「用愛發電」、第三名龍華科技大學「太猛了吧」、第二名聖約翰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第一名東華大學「水能源研究室」。
高中組佳作大興高中「遇水則發」、新興高中「毛毛蟲」、大興高中「水力小天兵」、最佳創意獎武陵高中「用愛發電」、第三名大甲高中「霹靂卡霹靂」、第二名內湖高工「內工」、第一名台東高中「滔滔不絕東山再起」。
台東高中花兩個月實驗
台東高中獲第一名,隊長高晴佑表示,花兩個月時間實驗機組,並實地找隊員家長的農田,在灌溉水圳架設,測試機組效率。評審團的肯定他們「輕巧、便利、易安裝、成本低又經實地測試」。
台灣小水力發電廠
約有五○○MW潛能
鍾寶珠說,小型水力發電屬於再生能源,根據能源局估算,台灣小水力發電廠約有五○○MW潛能,可以肩負重要角色。
日本二○○五年,開始就成立全國小水力利用推進協進會,同時推動小水力發電促進農村社區發展,參與的農村社區超過一千個。
她說,特別是福島核災後,原本仰賴核電回饋金的社區,更是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工作。以福井縣為例,地方政府同時推動沼氣、木質顆粒與水力發電,創造社區產值與青年返鄉工作機會。
在台灣水力發電,加上抽蓄發電約有一○%的裝置容量,但社區小型水力發電,在過去並不被重視。
鍾寶珠表示,在許多農業社區的灌溉水圳,幾乎常年有水,如台東達魯瑪克部落、花蓮南華村等,小水力發電其實是台灣農村社區發展另一種可能,特別是在電力網建設不足的東南亞,台灣小水力機組,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