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教育

花蓮教育

2018-07-31
傳產沒落 醬油師傅轉行開計程車
黃竹圍曾在花蓮「泉珍」廿年 低價化學醬油興起後 黯然離開
分享至


圖:黃竹圍。(記者謝宗璋/攝)
 

記者謝宗璋/報導

    在花蓮經營計程車行五十餘年的黃竹圍,年輕時曾在早年知名的「魚標」醬油擔任師傅長達廿年,後來為養家糊口幾經轉行,一生見證傳統醬油工廠的興衰。

因為過去花蓮對外交通不便,在地的醬油產業包括「鹿標」、「虎標」、「獅標」、「象標」、「魚標」、「鷹標」等商標,在當時是相當常見的品牌,花蓮縣境內曾高達廿多家民營釀造醬油工廠。

    民國廿八年出生於彰化的黃竹圍,於四十年小學甫畢業就隻身來到花蓮,投靠經營醬油工廠的姊夫游篙。游篙原在彰化的醬油工廠當師傅,為養家餬口,聽說花蓮有築堤工作缺人手收入高,於是舉家遷居花蓮。

    泉珍以「魚標」為品牌

    民國卅六年,游篙在花蓮市北濱街白手起家經營「泉珍醬油工廠」,以「魚標」為品牌早年在花蓮相當知名,除了招牌的醬油,還有生產醬菜、醬瓜等副產品。

    花東市佔率曾達百分之廿

    極盛時期廠房有上百坪,全廠約有十五名員工,身為師傅的黃竹圍,手下就有六、七名徒弟,另有六、七人則為負責推銷與批發的業務員,「魚標」銷路不只涵蓋全縣,甚至延伸至台東縣的關山、海端等地,市佔率高達百分之廿。

    直到游篙年紀老邁而退休,由兒子接棒。然而好景不常,遵照古法製作的手工醬油,釀製過程繁瑣且費時費工,隨蘇花公路開通,低價的化學醬油大舉侵佔花蓮市場。

    花蓮廿多家醬油工廠 

    如今僅剩一家

    導致花蓮曾有多達廿多家傳統醬油工廠的盛況不再,十年前陸續關閉,如今僅剩一家苦撐,「泉珍」老工廠現址也已是民意代表服務處,當年廠房原貌已不復存。

    黃竹圍卅六歲時結婚生子,傳統醬油產業雖尚未走下坡,但當師傅的收入仍不足以養家,因而辭職,並買下現在位於溝仔尾的自宅,生產彰化肉圓送到彰化銀行(現址為公正包子)騎樓販賣,同時兼營撞球間。

    十多年來,黃竹圍夫妻倆每早拚命做肉圓,下午拿去賣,口碑極佳,生意最好一天賣出五百個。現在的主計里長張憲聰回憶,他高中時是黃竹圍的常客。

    民國五十七年,政府鼓勵三輪車業者轉型開計程車,黃竹圍搭上這波商機,與親戚合夥開計程車行,最多曾有七十多輛車靠行,生意是全縣數一數二,後來合夥人陸續退股,他獨掌生意至今。他感慨,這一生見證傳統醬油工廠的興衰。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