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生活

花蓮生活

2016-10-17
罹患血癌的旅美留學生發起
促成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
分享至


圖:罹患血癌的旅美留學生溫文玲,推動台灣捐髓的緣起。(翻攝活水慈濟台灣)
 

記者李柏霖/整理 
  一九九二年,罹患血癌的旅美留學生溫文玲,因無法自美國及日本骨髓資料庫找到合適的骨髓,於是返國推動非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合法化,為自己,也為同病相憐的華人同胞求一線生機。 
  當時溫文玲被醫師宣告罹患「慢性骨髓白血病」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十二到十八個月內,找到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簡稱HLA)配行相符的人,進行骨髓移植。 
  溫文玲的姐妹們,都想捐贈骨髓來挽救姐姐,但抽血比對後,卻沒有一個人的HLA相符,唯一的希望,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配對相符的人,進行非親屬移植。 
  當年一群來自台灣的美國留學生發起號召,透過當地媒體協助,召開捐髓說明會,事後整個大學城都貼滿溫文玲的海報,電視、廣播、報紙共同呼籲,慈濟美國分會也主動伸援,發動大批會員加入建檔配對,然後再幾次大規模驗血中,仍未能找到那位有緣人。 
溫文玲推動非親屬移植合法化 
  受到各方的關懷、社會的溫暖,溫文玲從拒絕、恐慌到面對生死,最後在越洋電話中,向母親訴說決心,「無論自己是否能得救,都要回台灣為其他苦候不到希望的家庭奔走,推動非親屬移植的合法化。」 
拜見證嚴上人 敦請慈濟協助 
  一九九三年元月,帶著病痛的她來到花蓮,拜見證嚴上人,敦請慈濟協助血液病患,建構台灣骨髓資料庫。同年五月,立法院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正案,廢除了骨髓捐贈只能限於三等親內的限制。而後衛生署召開「骨髓捐贈資料庫」專案會議,委由慈濟承擔台灣骨髓資料庫之建立與運作。待證嚴上人確認「救人一命,無損己身」後,「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終於在一九九三年十月正式成立,全體慈濟人也同時展開全台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 
  失去親人的至痛,激起了人們與病魔抗爭的鬥志,而溫文玲不願放棄的求生意志,卻成就了千百人的重生。 
志工勸捐 上人宣示建骨髓庫 
  本著搶救生命的悲懷,數以萬計的慈濟志工,便擔當起了勸捐的重責大任。就當時的民情風俗及觀念迷思下,勸捐是倍感艱辛的路,儘管當時衛生署及醫界都希望由慈濟來做,法師也面臨不少勸阻聲音,雖然許多人擔心壓力過大,但證嚴上人仍以「生命不該用金錢來衡量,只要是做該做的事,就要盡力去做。」法師也在全省行腳中,表明自己願意第一個捐贈骨髓,宣示建立骨髓庫的心願。 
  在骨髓資料中心及慈濟志工的共同努力下,台灣於一九九四年五月,成功完成了首例非親屬間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一九九六年,骨髓中心成立人類白血球抗原檢測實驗室,改組為免疫基因實驗室後,讓原本必需出國進行的檢驗工作才落實「在地化」,配對準確率也大幅提升。 
  此後,骨髓幹細胞捐贈、週邊血幹細胞捐贈及臍帶血捐贈,便成了「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守護生命的三大磐石。 
  在二○○五年十一月,與國際線上配對組織「全球骨髓及臍帶血捐贈資料庫」,共同慶祝全球骨捐資料突破一千萬筆時,台灣的慈濟資料庫,也已匯集了廿八萬筆的愛心資料,相當於全球每百位潛在捐髓者中,就有二點八位是來至台灣。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