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上百家建築、營造界人士參與由台灣營建研究院主辦,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協辦的「混凝土產品與技術研討交流會」,會中學者專家提出的專業見解、品管經驗與建議,值得政府重視。
會中學者專家均強調,產、學界團結推動「國內安心建材履歷」,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只有用先進的科技手法,徹底管制砂石生產履歷與運輸供應鏈,同時由第三方公正專業單位,進行最嚴格的料源管制與檢驗,加上建築與營造等產業界共同參與支持,才可以有效徹底終結建安雙害,杜絕海砂屋、遏止廢爐碴。
每個環節檢驗氯離子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洪啟德說,海砂屋以及廢爐碴(電弧爐碴)的發生,皆藏在混凝土的「細節」中。他指出,由於海砂含有氯離子,所以國家對此有制訂相關的規範,這也就是砂石生產的過程中,每個流程環節的氯離子檢驗是非常重要的。
砂石占混凝土約70%
至於混凝土的產品履歷該如何建置,真正做到確保建安、且滴水不漏的品管作業。台灣營建研究院陳育聖博士強調,由專業的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縝密且頻繁的定期稽核是關鍵!他指出,砂石是混凝土的主要成份,占混凝土體積約七○%,而混凝土更是營建工程不可或缺的原料,隨著基礎建設的發展,預拌混凝土的需求也就愈來愈大。
台灣營建研究院陳育聖博士表示,國內的預拌混凝土市場競爭激烈,使用單位與消費者對於砂石來源與品質要求日趨嚴格。消費者建議政府管理單位應對砂石流向與品質管控展現積極作為,藉由第三方公正單位角色,對礦源、船舶抵港、機製砂石成品進行品質查驗作業,砂石品質可完全符合CNS 1240混凝土粒料要求標準,確實對進口砂石積極、嚴謹、透明的管理態度,亦可對砂石業者產生良性競爭的示範作用,對於混凝土品質提升及企業形象皆有助益。
至於混凝土的產品履歷該如何推動建置,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詹穎雯指出,該履歷認證採取雙「管」齊下,除了設置智慧管理的高科技「行控中心」,以GPS管制砂石運輸供應鏈,有效嚴控船隻與車行等運輸流向;同時進行最嚴格的料源管制,砂石來源由當地砂石公會出具產地與疏濬證明,另委託第三方公正專業單位,於料源處進行每月的氯離子含量抽檢,確保砂石來源不被混摻海砂等。
設七道檢驗氯離子流程
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詹穎雯說,在氯離子檢驗的程序中,設定七道檢驗流程,徹底杜絕海砂成分,包括:從礦源生產監控、裝船前檢驗、到港SGS檢驗、粒料進場抽驗、每日例行抽驗、工廠混凝土自行抽驗、工地現場抽驗等資訊,全數彙整到雲端網站,讓民眾在購屋等過程中,選擇認證的建案住屋,隨時能用手機等手持式裝置,掃描認證上的QR code,立即連網檢視所有資訊,達到砂石溯源管理、且資訊完全公開透明。
當砂石源頭管理得當,每個細節都能掌握自己手中,並讓供應商瞭解使用單位對於品質的要求與堅持時,才能確保產品優質,後續作業將可事半功倍,而且海砂屋和廢爐碴屋影響民眾住安甚大,本身嚴格把關外,也積極將旗下先進有效的檢驗技術,與同業分享,讓大家一起為提升國內建築品質努力,讓建築安全透明公開、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