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6-10-19
任由砂石流入海 不惜買陸砂
颱風豪雨沖刷 建築材料砂石與水泥問題系列報導之四
分享至


圖: 如果全面開採瘀積河床砂石,台灣百年不缺砂石。(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田德財/報導 
據官方統計,台灣河川的砂石總沖刷入海的量,每年高達五千萬至一億公噸,占全球輸砂量的二%,但台灣陸地面積小,僅占全球陸地面積的○.○二%,對比之下,沖刷率全球第一,而且是世界平均值的一百倍。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朱傚祖表示,颱風帶來的砂石,往往直沖入海,攔都攔不住。 
陸砂 含氯離子疑慮 
花蓮縣砂石公會理事長周明松表示,進口陸砂是政府政策,但如果台灣河川砂石供應量不足才進口,建築業界沒話說,但台灣每年颱風豪雨河川暴漲的砂石瘀積河床或流入海裡數量何止千萬噸計,卻不全面開採,任其暴殄天物,反而進口含氯離子疑慮的陸砂,每年高達二千五百萬噸之多,佔全國總供應量三○.八%,等於說,台灣的公共工程及民閶建築,有百分之卅是使用陸砂。 
政府為什麼要進口陸砂?經濟部礦務局說,依照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四年統計數據進行推估,加上一點五個月的庫存,算出未來五年中,每年全國的砂石需求為八千一百廿七萬六千九百卅一公噸,預估需求量最高的地區為北區,其中新北市最高,平均每年需求一千二百八四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噸。 
礦務局根據估計需求,提出在北區、中區各設置三個陸上砂石區,南部二個,預計八個礦區合計每年開採八百萬公噸。離島以台灣供應或進口,不設採區,至於東部則以河川疏浚為主力,由於量豐,不但自足尚可供應北部所需。 
進口陸砂業者 利益驚人 
 目前行政院的政策仍是「河川砂石轉向開採陸上砂石」;礦務局所提出的主方案,以自主供應為主,進口調節為輔。未來預計河川砂石三千八百廿五萬公噸,佔供應量四七.一%、營建剩餘土方九百九十七萬五千二百廿四公噸,佔供應量十二.三%、進口砂石二千五百零五萬一千七百七公噸,佔供應量三○.八%、陸上土石採取八百萬公噸,佔供應量九. 八%。更怪的是,台灣進口陸砂的業者,好像是特許,僅極少數幾家公司,利益驚人。 
光復溪淤積嚴重 
 周明松說,禁止陸砂進口台灣絕對不會缺砂,光利用台灣河川砂石自給自足可長達百年;以花蓮縣來說,境內中用管及縣管河川,一次颱風或豪雨過境,便會從上游的山區沖刷入數百萬立方公尺,甚至甚上千萬立方公尺的土石進入河川,以光復鄉的光復溪為例,河床淤積高過光復市區的台糖煙囪,淤積情形極為嚴重。 
據查,中央管河川(水系),依據民國二○○九年四月八日的公告,共有廿四水系,另有跨省市河川二水系。總流域面積為二萬五千九百七十七平方公里。最大流域面積是濁水溪達三一五七平方公里。 中央管河川花蓮縣部份有秀姑巒溪、花蓮溪、和平溪,總流域面積三八五八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秀姑巒溪一七九○平方公里,次為花蓮溪一五○七平方公里。 
花蓮縣縣管河川吉安溪、美崙溪、立霧溪、三富溪、豐濱溪、加蘭溪、薯寮溪、三棧溪、水連溪、石公溪、大富溪、大清水溪。總流域面積為一○六五平方公里,最大的是立霧溪六一六平方公里。 
流域面積如此大,每年的颱風、豪雨,河川瘀積嚴重,大量砂石隨著滾滾洪流,流入大海,到底水利局的如何疏浚?依經濟部頒布的「河川水庫疏濬標準作業規範」,河川局於每年十月至十二月間,依河床沖淤變化檢討調整三年期河川整體疏濬評估計畫內容。 
執行機關對於轄管河川、水庫遭颱風、豪雨、土石流、地震、山崩等天然災害或因自然水文地理條件致河道變遷或土石淤積時,應依下列原則本於專業認定以緊急疏濬或一般疏濬方式辦理: 
緊急疏濬:河道之變遷或土石淤積足以妨礙河道排洪影響河防安全或水利建造物無法發揮原有功能時,為恢復其通洪能力或水利構造物、取水設施之功能時,辦理緊急疏濬。 
一般疏濬:河道之變遷或土石淤積未達前款情事時,為同時配合國家砂石供應政策需要供應土石得辦理疏濬,以及水庫上游攔砂設施之疏濬。 
水利局辦理疏浚依上揭作業規範,是可以依「中央管河川採售分離作業要點」辦理疏濬兼供土石採售分離作業,等於說可以出售疏浚的砂石。但業界認為,可以出售砂石是政策,但程序應檢討,才能供應更多的砂石量,減少或停止陸砂進口。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