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6-10-27
計工社區營造 散步地圖新增五景點
包括彩繪停車塔、永進鐵皮、南京商場及「老材房」等
分享至


圖:「老材房」為早期溝仔尾南京街周邊的小破工廠,現仍留下許多當年的設備。(記者李婕妤/攝)
 

記者陳盈貞/報導 
花蓮市計工社區發展協會,近年推廣衛福部「社區故事換我說」以及文化局「溝仔尾來J」社區營造計畫,推出裝置藝術「愛情墜落地」、「神明的土地」、規劃忠孝停車場,並在散步地圖中增加五個新景點,提升社區整體營造。 
計工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憲聰說,「神明的土地」位在忠孝街與成功街交叉口,利用十二層樓高的停車塔進行彩繪,以明鄭時期鄭成功神像、日治時代的櫻花,與光復時期居民做竹編等日常生活作為彩繪題材。 
活化忠孝停車場 
空間活化忠孝停車場,除規劃彩繪「神明的土地」,也增設人行道與無障礙鋪設,由社區居民協助,更種植植栽美化社區。 
張憲聰說,去年即有規劃散步地圖,包括早期經營風化娛樂產業的暗街巷、美好挺西服、張愛玲與城隍廟、溝仔尾電影娛樂為主的青山美術社與神明的土地,今年特別增加五大景點,提供比去年更完整的資訊。 
老店新創意 
「老店新創意,許多店家都已轉型。」張憲聰說,社區發展協會整合地方故事,並結合店家推廣散步地圖,由店家向遊客訴說地方故事,讓遊客看見隱身於城市發展的過往風華與故事、更瞭解景點外,也希望散步地圖,讓店家生意更好。 
張憲聰說,今年新增南京商場,於南京郵局對面。過去為民間自辦新建的商場,籌辦過珠寶展等,後因交通動線轉移,逐漸沒落。商場仍保留花蓮第一座釣蝦場遺址與「天祥戲院寄車處」浪板,讓民眾感受商場特色與歷史魅力。 
「黎明紅茶」堅持留守 
花蓮舊站拆除後,溝仔尾快速沒落,許多店家紛紛出走,「黎明紅茶」堅持留守,也是黎明大樓的第一家住戶。黎明紅茶曾賣過烤玉米、蛋餅等,也逐漸累積今日多元具特色的餐點與飲品。 
張憲聰說,「育樂社」早期販賣黑板,後轉型販售樂器,近五十年歷史,現為第三代經營。育樂社可稱為花蓮第一家販售體育用品與樂器的商號,建立在附近沒有學校的博愛街,其原因追溯於日治時期,花蓮港街圖書館設立於此一說。 
永進鐵皮 匠人手工巧思 
「永進鐵皮」早期製作的油壺、垃圾桶,以鍍鋅亞板(又稱亞鉛)作為材料,易彎折、加工,後來不敵沖壓成形的不鏽鋼材質,逐漸被淘汰。現今店裡擺設早期牛車燈、油燈座等當年物資匱乏年代,匠人手工的巧思之作。 
老材房 早期的「小破工廠」 
將原木切成板材的鋸木工廠,稱為「大破」,大破後再處理成角材或更精細的材料,稱為「小破」。新設景點「老材房」即為早期溝仔尾南京街周邊的小破工廠,現仍留下許多當年的設備。 
張憲聰說,除今年規劃的社區營造項目外,更在工作坊邀請學者與專家等,共同交流、分享,並規劃明年的營造計畫,期將計工社區更多的在地故事推廣出去。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