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道田/報導
台東縣議會本屆第四次定期大會縣府各單位工作檢討,昨日進行審議民政處、原住民行政處、消防局、環保局、行政處等五個單位的議程,當天發言的議員非常踴躍,提出探討議題以環保議題較為熱門;發言的議員依序有:黃瑞華、洪宗楷、王飛龍、林參天、章正輝、吳秀華、黃天德、蔡玉玲、田石雄、林琮翰、方賢仁、張全馨嵐、許進榮、陳志峰、張卓然等人,探討的重點包括:
不再放租種西瓜
上週強烈東北季風來襲,台東市區甚至卑南溪上游部分鄉鎮地區又再揚起風飛砂,台東縣府雖然每年花費經費在卑南溪出海口附近河床築建小型砂堤儲水防治,但無法治本,颱風豪雨一來就被沖走;記得三十多年前卑南溪兩側灘地開放租給農民種西瓜,因面積廣、土壤含水飽和度較高,河床裸露的面積也沒有很大,每年東北季風來時很少出現風飛砂,後因政策因素河川地不再放租給農民種西瓜,風飛砂就跟著來了。
紅石溪防砂有成
同樣是河川,關山鎮親水公園旁的紅石溪,由於兩側種植有爬藤類作物,因而沒有揚塵問題,建議台東縣府協調第八河川局,參照關山鎮公所的防治風砂方式,在卑南溪兩側灘地種植爬藤類或適合作物,讓卑南溪兩側都是綠廊,爬藤類作物不但容易生長,成本也低,對河川生態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除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也可以把溪床覆蓋,不致揚塵,在目前還找不到澈底防治風飛砂的辦法前,不妨一試。
蘭嶼設置停屍間
蘭嶼鄉全鄉人口有百分之八十一為當地達悟族人,對死亡的禁忌仍遵循傳統習俗,族人往生後均需在二十四小時內,且必須在日落前、日出後才能安葬,現因大環境變遷,已有部分族人希望在台灣本島工作、求學的家人能返鄉奔喪,由於交通不便並無法立即返鄉,而造成死者大体需要有空間放置問題;此外,外來遊客因意外事故死亡,在等法醫遠從台東趕到相驗前,大体在蘭嶼也沒有地方安置;蘭嶼鄉公所早先曾提案在鄉內設置一處停屍間解決,不知民政處是否追蹤積極處理。
路平城鄉落差大
地方建設城鄉落差很大,近年政府大力實施「路平專案」,都會區的大馬路動不動就重新舖設瀝青,但原鄉部落的道路,雖有瀝青路面但都幾乎舖設十多年,經歷年風雨沖刷路面大都坑坑洞洞,當地鄉鎮公所經地方反映只用瀝青填補,以致大部份路面都是東一塊西一塊「補丁」,部份路面甚至高低落差達五、六公分,與都會區的道路相較有天淵之別;此外部份原規劃的排水溝也太淺,遇大雨雨水即溢出路面也待改善,建議建設部門派員到原鄉實地勘察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