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伶/文
吉安鄉農會為推廣吉安的食農教育,讓忙碌的上班族朋友與消費者遊客,看到在地食安好農產,特別向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花蓮縣政府等單位申請輔導,在吉安鄉知名文化景點慶修院旁,吉安農會冰品門市部草地,設置戶外攤位,邀請有意願農友在周六日販售農作與農特產。經五次展售後,大家都說,這個點非常好,盼農會能更具體提出小農市集的長期規劃,一定願意全力配合,一起「集市」推動在地好農產。
感謝農委會農糧署、花蓮縣政府補助,吉安鄉農會所提出「一○五年度農村再生基金計畫│農村社區農產品銷售據點設置及發展計畫」。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說,從十月三十日、十一月六、十三、十九、二十日等五天擺攤中,特別感謝農友熱情參與,實際走訪後,聽取農友聲音,這個點的確適合繼續推動「小農市集」。
參加這次農民市集王姓農友表示,務農已二、三十年,在木瓜溪、南華、干城種植,約有二公頃左右土地的薑黃、丹參、山苦瓜等,參與慶修院旁農會冰品部的小農市集,的確看到許多遊覽車進出,現場提供免費試喝的丹參茶或苦瓜茶,並擺設丹參、山苦瓜等新鮮農作,經解說讓遊客及鄉親對生產的農特產品更加信任,也願意購買。
水果銷路最好
擺攤展售,因有免費試吃或DIY體驗等活動,較能吸引遊客鄉親駐足。吉安鄉山苦瓜班第十一班姚富源說,因販售都是新鮮蔬果,遊客反應很想買蔬菜,但因為要旅遊,菜不能擺放多日,很多人都不敢買,現場銷路最好的是水果。
有遊客問「早上採栽的蔬菜安全嗎?」姚富源的太太說,現場每一包蔬果都有貼標章,田間與蔬果一定要經過安全檢測。她強調,種植是良心事業,自己不敢吃,絕對不會賣,雖然外地客沒有買蔬菜,但本地鄉親都來買,且有許多是回流客。
參與的這次擺攤的農友都表示,每次賺的金額都不一定,好的時候有數千元,未來看好這個點的發展潛力,但必須要打掉,面向馬路的圍牆,做生意就是要給大家看到,更重要是「集市」。
姚太太說,希望吉安鄉農友一定要與農會合作,大家團結,販售農作與農特產要多樣化,現場有試吃或DIY與熱食,如煮玉米、烤地瓜、紅藜香腸或披薩等,只要打出「集市」好名聲,不怕吉安好農產,賣不出去。
她也強調,這個點是吉安鄉的行政中心,有許多公家單位與洽公民眾,只要農友與農會一條心共同合作,一定可以為吉安優質農作與農特產,打出另一條地產地銷的通路點。(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花蓮縣政府、花蓮縣吉安鄉農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