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日前於農友許閔雄田區,舉辦「紅龍果果園地被植物栽培示範座談會」,討論紅龍果園種植蠅翼草、怡心草、馬蹄金等地被植物的效益及其栽培技術,現場農友詢問度高、反應熱烈。
臺東場副場長陳昱初表示,果園草生栽培能優化土壤環境,提供果樹根系適宜的生長環境,且對果實品質及產量上均有幫助。
陳昱初表示,一般原生草種生長迅速,需定期割草、耗費人力,臺東場試驗的蠅翼草、怡心草等,能快速覆蓋、抑制雜草生長,且不影響田間作業,除能建立友善生產環境外,更兼具生態保護的功能。
觀摩會首先由土壤肥料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黃文益,說明紅龍果種植地被植物的效益,包含降低夏日土壤溫度、維持土壤濕度、增加土壤有機質與減少雜草管理人力等。
黃文益說明新植草的種植方式,先除淨雜草,扦插時搭配覆蓋抑草蓆,可減少後續雜草管理工作,之後逐步移除抑草蓆,再經三至四個月後,即可完整覆蓋果園。
斑鳩分場副研究員陳奕君則說明紅龍果相關栽培管理技術,她特別提醒農友為提升紅龍果品質及便於管理,生產期間要應用「疏花留果」技術,以提高大果率及果實品質。
產期結束後,務必進行整枝修剪作業,除便於管理外,亦有利隔年植株生育與果實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