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宏聲/報導
原住民狩獵,未來有希望由部落自主管理了。農委會林務局表示,目前已經邀幾個部落執行先驅計畫,逐漸朝「原住民打獵前不須事先報備,只需事後備查」的方向努力,慢慢提高部落自主管理比重。
目前原住民族若要上山狩獵,必須事前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交代預計狩獵物種、數量,跟原住民族傳統狩獵禁忌產生衝突,整個狩獵過程也充滿不確定性。
先蒐集意見
林務局表示,第一步是先蒐集意見。今年九月時,已請各縣市政府到原住民狩獵地區辦說明會,蒐集各部落對於管理辦法的意見,例如有哪些悖離文化傳統之處,或是那些物種已經不符合需求等等。
先驅試辦計畫
為了打破原住民族和動保團體的僵局,林務局委託屏科大和東華大學的教授,在嘉義鄒族的部落進行原住民部落自治管理的先驅試辦計畫。透過每家每戶的訪查,調查一年會有幾次的祭儀活動,有哪些野生動物物種和數量的需求,精算出鄒族在阿里山一年大概需要多少狩獵總量,未來擬採總量管理的方式進行。
回歸到部落自主
也就是說,未來原住民狩獵將回歸到部落自主的模式,讓部落長老進行部落獵人的掌理。明年會先在全國幾個部落自主性較高的部落,進行先驅的計畫操作。未來將把政府的權力轉移給部落處理,原住民打獵,不必要事前跟政府申請,只需要後續的監測和查核,以維持山林資源的平衡。「如何讓野生動物的保育和原住民文化的保存這兩條線並行而走,而不是互相打架,才是最重要的。」
採漸進式先開放
部落其實有大有小,內部組織的自主能力有強有弱,因此在推先驅式試辦計畫時,也希望訂出好的模式跟標準,讓動保團體接受。因此,採取「漸進式」先開放,不可能一次開放,如果引起更多異義,反而對原住民更不好。
修正野生動物名錄
至於野生動物名錄的修正,林務局說,明年會啟動整體性的修正,如果山羌的數量確實很多了,就會從保育類動物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