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宗璋
位於花蓮市區的「花蓮日日」秉持共享精神,今年在花蓮縣文化局「產業提升創新提案」挹注下,活化地下室「好地下藝術空間」,舉辦展覽、講座不間斷,並串連週邊店家盛大舉行藝術市集。
執行長蘇素敏認為,花蓮日日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就是產業提升的契機,下一步將開發商品,帶動經濟成長。
蘇素敏表示,花蓮日日是一間開在老房子的新產業,吸引許多遊客上門,然而對於街坊鄰居來說卻相當陌生,「所以我發覺,產業亟需提升。」
為讓花蓮日日參與在地,也讓更多人認識花蓮日日,蘇素敏向公部門爭取經費,因此參與此提案,「對我來說這也是認識政府資源的方式。」
「產業提升不一定非得開發商品,我覺得要先打造共享型的異業合作平台。」因此蘇素敏與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田名璋合作,重整地下室閒置空間打造成「好地下藝術空間」。
今年五月開張以來,舉辦過許多大小展覽,還舉辦花蓮海岸觀察與藝術實踐工作坊、城市風景攝影工作坊等課程,每一場都吸引許多民眾參加,學員在藝術家指導下認識藝術並進行創作,也親身參與策展及佈展,有民眾回饋:「原來藝術這麼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計畫支持下,邀請義大利環境藝術家Giacomo Zaganelli駐村創作,並發表展覽,更帶他走訪街區店家,創造話題。蘇素敏說,也許是這類型的藝術家在花蓮少見,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觀展,也捲動周圍店家。
今年十一月底,花蓮日日更受文化局委託,盛大舉辦「ArtMeGo串門子藝術市集」,串連街區三十間新舊店家,有機車行、咖啡店、診所等,徵集三十位來自視覺、音樂、文學與石雕等類型藝術家進駐展演。
蘇素敏表示,盼藉此活動串連店家、藝術家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為老街區注入新生命。二天活動吸引超過四千位民眾湧入街區,店家見人潮來了,紛紛豎起大拇指,肯定藝術活動的價值,並表示希望未來再繼續辦理。
蘇素敏認為,這段期間促成了民眾願意親近、認同藝術,街區內的店家與藝術家之間開始搭起友善的連結,花蓮日日如今能成為在地居民生活及異業間的共享平台,是產業提升的無形價值。
(花蓮縣文化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