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花蓮在地織藝家張梅娘、林淑鈴、宋美枝、漢娜希將.米祐、莉牟依創作織品昨天在安安咖啡館「安織道二○一七接力展預展」展出。
吉安鄉阿美族人張梅娘作品多以大型設計為主,創作材料完全取於大自然,信手捻來,如枯枝黃葉、樹皮、果實、貝殼等。她傳承古法以樹皮從事纖維創作,將樹皮經捶打後出現的網狀變化,具透光性、輕穎又粗獷,化為自然恬靜之藝術創作,再用棉線、麻線縫紉出系列畫作及桌燈。
以打包繩進行編織創作近五年的林淑鈴,藉打包繩極佳的透光性、輕巧及豐富的色彩,創作出系列燈具作品,她說這是「會發光的雕塑」。今年在文化局「一○五年文化創意產業提升計畫│文創聚落輔導委託案」挹注下,她受承辦單位花蓮日日邀請,到東海岸與部落分享編織技巧,並創作系列作品於翰品酒店文化藝廊展出。
來自水源部落的宋美枝,八年前肩起文化傳承使命,教部落年輕婦女學傳統織布。她善用傳統圖織創作織藝,並研發出許多文創商品,如小夜燈罩、桌巾、抱枕、零錢包等,將傳統文化圖織帶入商品裡。
使用多重媒材編織的漢娜希將.米祐,跟著身為苧麻工藝師傅的外婆及族服縫紉師的母親合力創作,運用苧麻、麻繩、環保線材等,創作出翻過來可作為帽子的小米酒提袋、以及補夢網飾品。
服裝設計師莉牟依創作的禮服上刺繡傳統圖樣「媽媽的眼淚」,她表示,傳說母親在為出嫁的女兒編織禮服時,因為萬般不捨女兒離開而淚流滿面,這些圖案就是母親的眼淚化成的。她說:「因此我為自己做了這件禮服,並且穿著它步入結婚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