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台東要聞

台東要聞

2016-12-19
關山文創聚落發展計畫
透過空間微改造對空間進行活化 並出版關山手帖
分享至


圖:另一個公共設施藝術化的改造點─球庭巷日式宿舍圍牆則是提供了民眾共同參與改造的機會。(台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記者蕭道田/報導 
關山鎮恬靜的街區中散佈著日治以來不同時期風格的建築,走在街區宛如走進時光凍結的空間繪本。百年來,不同族群的人們帶來不同的文化,並與空間交織出平凡卻動人的生活故事,也使關山鎮擁有豐厚的人文歷史與地景脈絡,而這些重要資產,正是關山有別於周邊鄉鎮的不同之處。 
文史調查 
為了保存、活化珍貴的文化資產,臺東縣政府展開了「二○一六關山文創聚落發展計畫」計畫,希望透過「文史調查」梳理關山鎮的人文發展脈絡,透過「空間微改造」對空間進行活化,以期建立一個擁有關山特色的文創聚落。縣府自五月起,即展開「文史調查」,訪談當地耆老與居民,說出自己與關山老屋的故事,讓沉默已久的關山老屋能夠變成主人翁,展現一幢幢老屋與各時代居住者所交織出的複雜生命力。並以此調查資料為基礎出版了「關山手帖」,書籍以生活考古層為改念,透過教育、運輸、信仰、醫療、機關宿舍、民宅、旅社、娛樂場所、製材所等空間做區分,讓讀者透過文字走入關山各個空間與常民生活中。 
火車快飛 
「空間微改造」包括兩個部分:「公共設施藝術化」與「老店家或工作室等親善空間美化微改造」,共有十五個地點。前者對關山鎮上的角落空間進行藝術介入創作,讓原本不起眼的空間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帶動整個城鎮的活力,如關山舊火車站旁空地納涼步道│火車快飛。 
此規劃於舊火車站與鐵道旁,運用百年茄苳樹週遭的開放空間,設置藝術化休憩納涼臺座,進一步與嘉賓旅社、舊火車站及舊站長宿舍三棟歷史建築相呼應,轉化為活動舉辦之場地,創造鐵道歷史風貌體驗空間節點。這樣的設計,讓旅人來到此處,除了單純的休憩外,還可以在這裡看著一班班來回穿梭的火車,呼應著周遭的歷史建築與老樹,感受屬於關山的時代歷史氛圍。 
球庭巷 
另一個公共設施藝術化的改造點│球庭巷日式宿舍圍牆則是提供了民眾共同參與改造的機會。球庭巷的警察日式宿舍群,是關山街區難得的群聚宿舍區,然而因長期缺乏管理維護,外牆雜亂,使得來往遊客與居民,難以發現與體驗此處密集且獨特的歷史氛圍。改造計畫將原本阻絕視線的水泥牆,改成空隙較大的竹編牆,使視覺穿透度更高。改造的工程除了工作團隊外,更邀請所有人一起體驗編織竹編牆。 
竹編牆 
活動當天有關山分局的警員、居民、旅客等來此共襄盛舉,當中甚至還有遠自德國而來的旅人。竹編牆的體驗,也讓人們透過老材料的運用,去感受傳統建築之美,也使日式宿舍不再被冰冷的圍籬所阻隔。後者以藝術或設計為鎮上老屋、店家等進行改造,透過屋主、店主共同參與,以其構想為主軸,進行空間微型改造,為老空間注入新的生命力,如自日治時期即開業的榮華商店,目前由店主蘇昇興經營,店主是個愛說故事的老關山人,非常好客、記憶力好,只要提出,他便能滔滔不絕地介紹關山過去的歷史。 
這樣的特色,使之能夠轉化為介紹關山百貨歷史物件展示架及關山導覽資訊的據點,透過店招美化、設置街道家具等等,使來到此處的人們體驗老屋風采的同時,還能與資深老關山來場面對面的對談。 
關山故事生活節 
計畫的最後,舉辦了「關山故事生活節」展現計畫成果,透過展場的互動、在的店家、團體的參與、老屋導覽等等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更深刻的認識關山。在靜態展期間,除了外地旅客外,許多關山鎮的居民也非常熱烈的參與其中,像是榮華商店的店主,便自動加碼展品,帶著自己家珍藏的日式黑瓦,無償提供展出,出借展場的新生醫院主人,也將許多醫院的老物件借予展出。居民的熱心參與,大大豐富了靜態展的內容,也使外地的參觀者能夠一窺過去關山居民的生活痕跡。 
未來,縣府期許以關山老屋為特色的文創聚落能持續經營並壯大。以老屋作為發展空間,透過對文史的深刻認識,將既有文化中的藝術產業創意化。此外,透過社區在地培力,讓人才在關山深根,為關山過去與現在連結,躍向未來。 台東縣政府廣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