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縣豐濱鄉衛生所主任黃秀茹等人,在花蓮縣長照問題說明會中說,對原鄉及偏鄉政策,是否由衛生福利部統籌辦理?還是由地方政府依據個別需求申請?如果中央已經有具體辦法,請先提供予以地方瞭解及配合調整。另豐濱鄉係屬一般平地原住民,非山地鄉也非偏鄉,無法獲取相關資源,是否考量修正標準?
原文化健康站未來如果升級為B或C級,經費應向誰申請?建議放寬偏鄉地區之專業人員進用條件及薪資標準,以及考量偏鄉地區將交通成本納入考量。有關交通巡迴接送服務,係為免費或補助模式?其核銷及管理辦法為何?花蓮縣山區多,平日生活裡就需要爬山,若仍以ADLs及IADLs評估是否適宜?
長照2.0 使用資格為何?
花蓮縣豐濱鄉照顧管理專員說,長照2.0計畫各項服務使用資格為何?是否需要檢討?以交通接送為例,雙臂截肢屬於中度失能,但會需要交通接送嗎?
職能治療師全聯會副秘書長李元暉表示,職能治療在高雄與屏東已有長照相關成功經歷。花蓮縣職能治療師有近百位,但因經費問題不願投入社區服務,建議提高經費吸引有意願者投入。
希望提高南區交通給付
花蓮縣衛教師公共事務主委認為,花蓮縣分為北區及南區,資源多集中於北區,而南區資源少,尤其居家和社區復健服務更為缺乏,深究主要原因為交通費用給付太低,希望能提高給付。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修法聯盟吳雅雯說,目前文化健康站係以一部落一家族為主軸,是否可增加數量?建議可由部落提出部落式照顧方案,包括服務項目規劃、師資、用人等。如何在部落長出A、B、C級資源,建議應有更多討論。
花蓮市民權里里長曾碧蓮說,長照服務法通過,臺灣社會邁入新紀元,臺灣每天新增六十位失能者,以後會更多,而長照之經費、人力資源分配,挑戰全民老化後的健康與尊嚴。
希望服務普及及多元性
自九十七年起失智症者已納入服務,為有效運用長照資源,獲得符合個人需求之服務,希望能夠達到服務普及及多元性,擴增失智、失能之長照服務量;另經評估非長照服務需求者,則需協助連結或轉介其他社會資源。
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章淑娟說,A│B│C級單位設置標準、管理單位及需提供服務為何?照顧管理中心角色為何?另建議鬆綁C級服務提供單位設置標準。提供日間照顧服務之單位是否也可提供喘息服務?長照2.0計畫規劃以包裹式服務給付,以供民眾彈性使用,立意良好,但是否會讓服務量不穩定產生服務單位搶個案狀況?
花蓮縣社會處處長陳玟祺說,試辦計畫是否各縣市均可申請?還是縣市之間需要競爭?C級單位服務內容為何?人力補助內容為何?已收到多方詢問,A級單位設置標準,請中央盡早提供相關資訊,以利地方配合執行。因資源城鄉差距非常大,請中央對花蓮縣提供加給補助。建議人力部分先求有,再求好。
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李宏滿認為,A、B、C級單位均有衛生所,請問衛生所定位為何?如何轉型?人員編制如何因應?業務量如何修整?A、B、C級單位資訊系統經費來源為何?有關中低收入個案之補助,中央是否提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