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1-11
扛屋搬家、拔仔庄鼓戰 都在客庄
花蓮客家采風樂舞演藝團 耗時一年半蒐集資料及訪談 出版客家文化研究叢書第74冊
分享至


圖:花蓮客家采風樂舞演藝團出版客家文化研究叢書「縈繞在後山縱谷客家聲」。(記者李婕妤/攝)
 

記者李婕妤/報導 
 花蓮客家采風樂舞演藝多年來在客家藝術推廣及文化傳承上不遺餘力,團長范振城、團務幹事徐保雄及團隊成員們耗時一年半蒐集資料、訪談人物,近期出版第七十四冊客家文化研究叢書「縈繞在後山縱谷客家聲」,以文字紀錄珍貴的客家歷史文化,也期待能整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透過紀錄片的方式完整保留堅毅不屈的客家精神。徐保雄表示,此次出刊約四百本,將於一月十四日的客家演藝堂活動中分送給鄉親。 
第七十四冊客家文化研究叢書中,內容包括吉安客家文化藝術節、被遺忘的打草分庄族群、粳稻吉野一號與御皇貢米、種煙仔、綠金夢;客家南埔公園、拔仔庄的鼓戰、上庄下角請人客打桌、客家庄扛屋搬家、秀姑巒溪的美麗與哀愁、極端災害氣候與客家庄倚存。 
昔日客家庄請客 全庄動員 
 書中提到民國三○年代到五○年代客家庄請客,都是全庄總動員,由於當時農業社會少有餐廳或菜館,所以凡有婚喪喜慶,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會出動幫忙,像是搭布棚、借桌凳、借碗筷、捉雞鴨、打粑、搓粄圓、撿菜,以「換工」的心情互相幫忙。四方桌配四張長凳,總舖師再以圓筒起炭火,做客家菜餚「四炆四炒」,全庄齊聚一同品嚐。 
 另也提到「客家庄扛屋搬家」民國二○年代因戰亂頻繁,先民們為遷離被征收之地,採以「扛屋搬家」的方式,當時的房子結構單純,質料較輕,扛屋時人力負載少,人力也多來自左鄰右舍相互支援,人情味濃厚。 
訪談二十位客家芳草人物 
 除了描繪客庄歷史及習俗典故,也訪談二十位客家芳草人物,萱草花達人曾永坤,多年來分享新的農業科技理論與實務經驗、客家耆老彭天榮,一支擔竿起傳承的話與公益服務、竹田山下葉家庄,葉日男擔任理事長時,極力推動義民神轎文化,展揚義民精神,……還有多位展現客家傳統精神的芳草人物均收錄書中。 
建議籌畫拍攝紀錄片 
 徐保雄說,雖然陸續蒐集資料彙編成冊,出版客家文化研究叢書,但其中已有多位已離世,也不禁感嘆隨著客家長者日益凋零、族群的歷史文化也逐漸流失,更深覺不論民間或政府的力量都應團結起來,積極籌畫拍攝紀錄片,利用影像紀錄客家族群舉家遷移艱辛開拓史、因應時節衍生的信仰祭典、傳統歌謠舞蹈、口說藝術……等。希望能透過紀錄片的方式,將客家珍貴的文化典籍人物紀錄下來。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