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文化局昨天表示,王天送生前捐給十一所國小鄉土教材館的古物,將請專家鑑定,如果鑑定屬於「古物」(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等)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妥善集中保存於花蓮縣即將興建的考古館收藏,保存花蓮的人類人物 。
至於是否可依有形的古物文化資產,找出「考古遺址」(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遺物、遺跡,而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則是另一艱巨的考古文化工程。
文化局說,王天送生前捐贈各國小的古物,分為與人類歷史有關的器物,及幾千萬年的貝類生物類兩種,文化局以前者為主。
古物保存情形尚待調查
文化局說,王天送捐贈十一所國小的古物,目前保存情形尚待調查,並將請專家鑑定,依文化資產保法規,古物依其珍貴稀有價值,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主管機關花蓮縣政府應定期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古物價值之項目、內容及範圍,依法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
所列冊或指定之古物,擇其價值較高者,審查指定為國寶、重要古物,並辦理公告。
前項國寶、重要古物滅失、減損或增加其價值時,中央主管機關得廢止其指定或變更其類別,並辦理公告。
中華民國境內之國寶、重要古物,不得運出國外。但因戰爭、必要修復、國際文化交流舉辦展覽或其他特殊情況,而有運出國外之必要,經中央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准者,不在此限。
文化局表示,目前各國小保存之古物,如果保管不慎,有可能損壞或滅失,如果屬於古物應有完整的保存計畫,文化局目前努力朝目標邁進。
包括史前單石、大陽石等
王天送有那考古文物?民國七十七年,在海岸山脈最北端老林投村間的文化層區,再發現史前簡單敲成的「單石」及一塊「敲石」。後來多次在附近探尋及挖掘,發現了許多史前「單石」,散在砂土層中,其中尚有一塊立起的「大單石」,下層深埋二、三公尺,疑似巨石文化中的「大陽石」,與瑞穗掃叭石柱屬同期的史前用石。
隨後,王天送等人就在這處文化層陸續找到史前石器│石斧、石刀、圓石孔、玉、石簇、石鋤等,證實與此地的「單石」、「陽石」、「陰石」皆為同期存在的史前用石。考古人士當時繼續深入探尋文化層,又找出更簡易的「單石」,皆有敲痕及磨直的痕跡,雖僅長一台尺多,卻疑似「陽石」的雛形,可能是使用過或尚未完成的「陽石」,比長濱鄉忠勇村前所發現較進步有敲工的陰、陽石等單石更為簡陋及蘭單,因而研判花蓮海岸山脈北端的史前單石,遠比長濱文化落後,這也許是產地用石稀少的緣故。
考古人士判斷,這一處文化層區聚居的人口,比長濱先民為少,可能是從花蓮海岸山脈西側舞鶴石柱區,及光復富田區東富村「沙沙富丐」有圓洞大石片史前先居民大聚落區遷來的。研判海岸山脈從南到北,遠在三千五百年前,皆已是長濱文化或其近似文化的範圍,並遠較卑南文化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