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菁╱報導
花蓮榮民之家辦理資源回收分類講習,由榮家專員、前花蓮市清潔隊長劉進成,授課講解資源回收分類講習,希望藉此提升花蓮榮民之家同仁及照服員正確的資源回收資訊,減少廢棄物隨意棄置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達成「全分類、零廢棄」目標。
劉進成說明花蓮市垃圾掩埋場的現況,以及針對資源回收物的複合性再利用材質,提出媒介再利用途徑,例如可以用廢輪胎的外胎當盆栽、廢飲料盒當手機充電架、廢棄的垃圾桶加上廢海棉再加上舊衣後可以換裝成座椅、舊書本回收後加上皮帶捆綁後可以成為小椅墊,資源回收項目運用的範圍廣泛,讓榮家同仁及照服員耳目一新,對於家中及榮家所產生的廢棄物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劉進成表示,透過一些巧思,可以將資源回收物再次變身為可使用的物品,更厲害的,甚至可以變成家中的裝飾品,讓垃圾變黃金。
榮家主任戴家興表示,環境保護的工作人人有責,此次希望能借重劉進成專員在環保方面的長才,幫助榮家同仁及照服員瞭解如何做好資源回收分類,及榮家所產出的廢棄物能做那些的再利用,以便能協助榮民伯伯做好資源回收分類。
為了加深大家對於垃圾資源回收分類的印象,講習會場特別設置測試關卡,於會場門口設置垃圾桶、資源回收桶、廚餘桶,參與講習的同仁原則上均核與環境教育時數二小時,但須於課程結束後,步出會場前,自會場的垃圾袋中(垃圾袋中混雜垃圾及資源回收物及生鮮類的廚餘)隨意取出一樣物品,丟於正確的桶中,正確合格者,方可取得環境教育時數二小時。
劉進成表示,依廢棄物清理法第十二條及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辦法規定垃圾分三大類,因此在這次講習會結束後,才會有這樣的小測試,希望能藉由實地操作,瞭解同仁資源回收分類的熟悉程度,擁有正確資源回收分類的觀念,並能將這正確的觀念推展於家中成員。因為回收端的優異成效,有賴於全體市民共同的配合,但在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的目標下,如何有效的以清潔生產的方式來讓資源再生、再利用,這樣一個大家可以共同認真思考的問題。
戴家興表示,在台灣,連小學生都知道「垃圾」不能亂丟,要先分類、回收,剩下來沒用的東西才真的是「垃圾」,才可以被丟棄。但長期下來,台灣對於資源回收的努力仍有成長的空間,希望全榮家的職員用謹慎的心態看待資源回收分類這件事情,共同發展綠色永續的環保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