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春節期間,台東縣返鄉居民與遊客倍增,人潮聚集易造成病菌的擴大增生。台東馬偕醫院昨日邀請急診室主任王仲毅、營養師張家豪,分別針對春節常見疾病與健康飲食議題進行分享,期讓民眾在春節能吃得安心健康、玩得開心。
保持起居正常
台東馬偕急診室主任王仲毅表示,每年過年,以流行性感冒、胃腸不適及車禍受傷疾病為主,以去年的經驗,流行性感冒在過年期間暴增至平日的三至四倍,最高可達一日近四百人,尤以初二初三達最高峰,且病情可能延續到元宵。王仲毅特別提醒抵抗力較差的年長者、有慢性病患者及孕婦、小孩,應注意身體狀況,避免轉為流感重症。預防之道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少至人煙眾多的公共場所,並注意行車安全、勿暴飲暴食及飲酒過量,保持起居正常是遠離病的不二法門。
急診暴增三倍
王仲毅指出,每逢過年,急診量約是平常日的三倍,成人若是輕微的感冒症狀,多休息、喝水,若症狀有緩解就不需掛急診。而腹痛患者若無法即時就醫,可先空腹一段時間,大多會改善。但以上症狀若無法緩解及改善,當然仍要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暴飲暴食後果
年節期間,民眾往往避免不了美食的誘惑,導致飲食沒有節制,暴飲暴食的後果除容易讓體重上升,更容易讓「三高」攬上身,鑑此,營養師張家豪也提供幾點建議當作參考,期讓民眾吃得安心健康。張家豪表示,注意食品衛生及新鮮,挑選食品須注意「標示」,是否有食品品名、有效日期與產地;「看外觀」,食品顏色有無過白或太鮮豔;「看環境」,即擺放食品的溫度;「聞味道」,食品有無異味、破損,避免把問題食品吃下肚。
減少油脂攝取
此外,需慎選年菜且適量攝取,除享用大魚大肉外,別忘記多準備蔬菜水果,並可多以不同的雜糧、穀類產品,像是糙米、燕麥、地瓜、芋頭等取代白飯或油飯;肉類如滷豬腳、臘肉、東坡肉等屬於高油脂肉類,應少量攝取,可多以植物性蛋白質(豆類及豆製品)、魚肉、雞肉、瘦肉取代三層肉、蹄膀等。烹調方面建議多以蒸、煮、烤、燉、滷取代油炸與油煎以減少油脂的攝取。
堅果是大陷阱
過年常見的堅果類食品,往往是最大的陷阱之ㄧ。張家豪說,依行政院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國人堅果類建議攝取量為每日一茶匙,而國人食用堅果類時,往往攝取過量;堅果屬於油脂類食物,攝取過量易使熱量攝取過多,造成體重急速增加與血脂方面問題,且市面上許多堅果處理方式為油炸,若以養生為食用目的,建議適量攝取且選用烘烤方式的堅果,以免未達到養身而先傷身。
無糖飲料取代
張家豪另提起,過年春酒聚會,難免會飲酒助興,但要注意飲酒量,建議每日攝取不要超過三十克酒精,若以酒精濃度4%的啤酒計算約750cc,40%的烈酒約80cc,女性建議攝取量則為上述二分之一。此外,含糖飲料可用無糖飲料取代,避免攝取過多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