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台東要聞

台東要聞

2017-02-10
火力全開 原始小科學 學習鑽木取火 製作火箭爐
分享至


圖:史前館人員解說火坑功用與特性。(記者陳盈貞/攝)
 

記者陳盈貞/報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日舉辦「火力全開,原始小科學」鑽木取火體驗營隊,日前開放報名隨即額滿,活動穿插展廳導覽與全新互動裝置體驗,包含AR、VR探索3D考古文物;就地取材學習鑽木取火技能,並製作科學環保火箭爐,透過體驗活動一起保護環境、愛地球。 
史前館以自然史、史前史、南島民族為展示主軸,為讓來訪遊客更認識專屬臺灣的史前文化內涵,新春特別規劃以史前文化為主題的鑽木取火活動,讓民眾體驗弓式、舵式、滑木式三種不同種類的原始鑽木取火工具,藉此瞭解史前生活的辛苦與趣味;環保火箭爐的教學,帶民眾認識科學原理,傳達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授課老師謝劍飛表示,鑽木取火的三大要素為氧氣、助燃物與燃點,鑽木取火乃利用磨擦生熱的原理生火,磨擦生熱起初溫度不高,但逐漸累積熱能,再將熱轉移到易燃物,包含乾燥的媒介物,如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有機物上,但在生熱的同時,熱也同時被周遭空氣冷卻,所以鑽的時候要快、集中火力。 
謝劍飛指出,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上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但是台灣因空氣潮濕失敗率很高,自己也未必每次都能快速成功生起火,「鑽木取火」對小朋友來說有一定難度。 
活動帶領小朋友參觀展廳展示裝置,運用新科技媒體,將艱深的科學、考古研究成果,轉化為容易親近的十三項互動裝置,讓民眾從遊戲中理解臺灣的人文與歷史,以及史前文化的人類如何使用火、聆聽關於火的傳說故事。 
民眾更藉此參觀全臺灣第一個「3D文物資料庫」,讓民眾不論使用電腦、手機、平板,就能瀏覽考古文物3D模型,也能透過載具體驗VR(虛擬實境)影像與AR擴增實境解說。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