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雙駕駛政策一公布,各縣市的遊覽車業者反應不一,但都提到人力難覓的問題,業者們表示,從去年後,受大環境影響,許多司機都離開遊覽車一職,另謀生路。
花蓮一名林姓司機表示,從去年新政府執政後,許多同業出自擔憂,一方面大型團客的數量確實減少,擔心工作量不夠,紛紛從遊覽車司機轉成接小巴、九人巴的工作,不但較自由,收入也有差異,他強調,特別是今年過年後差異更加明顯,「現在散客比較多啦,陸客變少,日韓客比較少搭遊覽車。」
呂姓司機說,遊覽車司機跳到別的駕駛領域困難度不高,因為有大客車等證照,轉職反而連砂石車等行業都搶著要人,待遇一個月五萬以上也有機會。
花蓮就業中心說,跟同期比較,遊覽車業無論是求才求職的人數都有所增加,可能求職者在待遇跟工作環境上的都有所考量,導致人才流動。
承辦縣府復康巴士服務的門諾基金會交通服務中心組長蔡昇德表示,近年來觀察花蓮司機人力的情況,竟然發現奇特的現象,「景氣越不好,我們就越容易招募到復康巴士的司機。」
相較過去復康巴士司機難尋,從去年開始,司機紛紛主動上門求職,「職缺滿了也是有人前來表達工作意願。」
蔡昇德指出,雙駕駛的政策,並不會影響到復康巴士,一方面是門諾基金會及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從最初就考慮到避免司機過勞的情況,工作安排上,一定會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會連續開車,同時運用排班制度,讓司機不會疲於奔命。
蔡昇德表示,目前花蓮復康巴士有二十六輛車、三十一名司機,舉例而言,假如早上八點上班,約下午五點下班,如果早點出門,可能下午四點就下班,所以沒有過勞的問題。
蔡昇德說,以前陸客團多時,司機多跑去開遊覽車,如今卻許多人前來求職,推測是復康巴士管理上雖薪水未必高,但較有制度及穩定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