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花蓮縣道193北段拓寬案,昨日上午召開第七次審查會議,環評委員、開發單位及地方民眾,先前往七星潭一帶現勘路段,並到花蓮縣環保局環境永續教育中心開會,最後經討論,環委決議全案退回八月底再議。
縣府:減輕台九線交通負荷
縣府在報告書中指稱,一九三線拓寬的目的在於,為減輕台九線交通負荷,要將部分車流分散到東側外環道縣道一九三線及西側外環道中央路,尤其蘇花改通車後的車流量,可大大降低市區路段車流量。
出席這項會議的環評委員包括劉瑩三、許文昌、邱求三、謝哲隆、胡紹華及何鎮平等人,並由委員推舉劉瑩三擔任審查會議的主席。現場由東鴻環保顧問有限公司做簡報說明,列席單位則有花蓮縣林區管理處及花蓮縣政府建設處,另外新城鄉鄉長錢自立、地球公民基金會、黑潮文教基金會、幸福一九三聯盟及近五十位關切民眾都到場旁聽並表達意見。
這次因應環評委員要求,審查會前請開發單位先現勘193拓寬路段,一共審查6K+520~7K+080的三個瓶頸路段,主要在漁場街、海岸路及民有街,包括賞星廣場前、德燕漁場旁等路口轉角 。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靖庭指出,在漁場街有個近九十度的彎道,遊覽車速度要開時速二十公里以下,否則無法轉彎,又要匯集兩潭自行車道,擔心尖峰時間,動輒一、二十輛遊覽車,不但有安全疑慮,勢必造成塞車,壅塞的情形無法疏緩車潮。
開發單位:七星潭常列回程最後一站
針對民眾的提問,開發單位、東鴻環保顧問有限公司表示,交通評估,台九線分流對一九三縣道衝擊並不大,根據歷年主要遊憩景點造訪人數統計結果,七星潭旅遊區只占15%(太魯閣48%、鯉魚潭18%),也就是說,蘇花改通車後,就遊客的旅遊型態來看,來的第一站是到旅館下榻,七星潭是回程的最後一站,使用一九三這條道路的機會並不高。
東鴻環保顧問有限公司進一步說明,回程時,如果不走一九三縣道,反而會繞到市區,造成市區壅塞,由於大部分旅行社都把七星潭安排為最後一天的景點,因此開發能夠疏緩遊客回家時的車潮,「夏天熱、冬天冷,大部分夏天傍晚的時候遊客都到那邊,因為那邊夕陽最漂亮。」
此話一出,引發台下質疑聲浪,有民眾問,「如果使用機會不高,那幹嘛拓寬?」更有人笑說,「難道是在地人都不知道的秘境嗎,七星潭有夕陽?」
未來規劃不涉及海岸法
不過針對民眾其他的提問,開發單位也都一一正面回應,包括過去備受爭議的保安林地,都已排除在範圍外;有關海岸保護法,保護區規劃是右側往海,未來規劃都不涉及,因此目前並無此疑慮;而有居民關心的清代遺址部分,開發單位回應,「目前都是相關文獻,現場去看,都沒有發現,施工並沒有超深開挖,都是表層建設,未來將派員去觀察,如果真有遺址再按照相關規定辦理。」
開發單位也解釋,目前周圍的土地都是公有地,沒有涉及私人土地情形,而民眾關心的自行車與大型車衝突部分,將依照現況作調整及修改,將規劃大型車的快車道與機慢車道,並不會與產生衝突。
新城鄉長支持拓寬
贊成開發的新城鄉鄉長錢自立則表示,大家角度不同互相尊重,應眼光放長遠來看,「兩利取其大、兩害取其小」除了這條道路的設計規劃朝民意改進外,他舉例,當年十大建設也遭人反對,後續卻創造台灣四小龍奇蹟,當初還好有縣長投入七星潭高架橋建設,如今也真的改善居民及社區的生活,他強調,交通不便,才導致經濟落後,讓花蓮被稱為後山,因此支持拓寬「地方建設應有長遠規劃。」
幸福一九三聯盟表示,希望未來開發單位可以針對一九三線道瓶頸路段的交通管理措施、漁場街三個瓶頸路口的車道配置、拓寬道路對沿線聚落及花蓮地區的社會經濟影響評估、未來七星潭的空氣品質、拓寬沿線的噪音問題、樹木移植計畫及工程土方的處理等,做出更細致的調查及說明。
環團會後在場外唱起名曲《思想起》,表達不要拓寬心聲,最後環評委員決議,請開發單位依環評委員及相關機關所提意見補充、修正暨民眾意見妥於說明,並於八月三十一日前再送件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