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要聞

花蓮要聞

2017-02-28
老兵憶中橫鑿路 一段血淚史
中橫公路系列報導之一 谷關至德基路段 921大地震後封山18年 地方倡開通
分享至


圖: 開闢中橫的老兵鄭常凱。(本報資料照片/記者田德財攝)
 

前言 
中橫公路於一九六○年五月九日通車,費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花費約四億三千萬元新台幣,通車典禮是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舉行,中橫從台中東勢、經過白冷、梨山、大禹嶺之後一路爬高,開始沿著立霧溪通往花蓮太魯閣,其中經過了關原、慈恩、洛韶和天祥到太魯閣峽谷口,全長一百九十點八公里,其中谷關至德基路段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長期封閉,至二○一一年完成便道的整修,惟僅供梨山地區與公路沿線居民和工程人員等出入使用,未對公眾開放,最近地方倡議把這段封山已十八年的路段,重檢新討通車的聲音四起,本報除了另有報導,為了緬懷中橫推出本系列報導。(編者) 
記者田德財/報導 
穿山過水,曲折蜿蜒,橫越中央山脈的中部橫貫公路,是橫越台灣東西岸的第一條公路,也是一條承載了眾人夢想與出走、笑淚交加的路,是榮民弟兄用生命、血汗換來的交通建設,是一條血與肉鋪成的公路。 
當年開路老兵 僅一人健在 
開築中橫的老兵一個個慢慢凋零,在花蓮榮家頤養天年的築路榮民,僅餘九十歲的鄭常凱一個人健在,曾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雖然時隔五十多年,仍記憶猶新,往事歷歷在目。 
他說,他於民國十五年在福建長樂出生,民國廿六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八年抗戰,民國卅六年東北地區開始亂,那時被國軍捉去當兵,還不到二個月,國軍東北戰爭就失利了,因此部隊撤退,民國卅八年隨部隊撤退到了台灣從基隆上岸,當二等兵時領的薪水是七塊五毛錢,最多五十元左右。 
鄭常凱原是海軍陸戰隊的一等兵,最多的勤務是在部隊站衛兵,他為什麼會被調去開築中橫,他說,民國四十五年間,他和許多同袍一樣,從南部調派到東部來開路。 
太魯閣到天祥 工程艱辛 
太魯閣一帶峽谷的定線測量、中線樁點布置,是德、法、英、澳、美、日等各國相關人士所質疑的;太魯閣到天祥間有一段懸壁上開路的工程,美國的顧問認為並不是以開山機挖掘三年不可,但台灣工程師指揮以手工、分段合作的方式,所以,一年就開鑿完成。 
鄭常凱說,他當時只是一個小工人之一,人家叫他什麼他就做什麼,他每天和工人,在懸崖峭壁的地方大岩石,用鎯頭猛鑽頭,鑿開石洞放炸藥,處處危險,步步驚險,曾目睹同袍不小心被炸開的落石擊中死亡,他的古腳踝也被炸開落石擊中,皮開肉綻,養傷一個多月才康復後,繼續在山腰開路。 
鄭常凱印證許多築路人說的,講到榮民的工作,現在想起來我還會流淚,榮民綁著繩子大概有一英吋半那麼粗,那一根繩子要運到現場最少要兩個人抬,綁好人然後慢慢放下去,所以繩子綁的地方是以最低的大樹為標準,大樹以上到山頂的步道還有很長的路,所以繩子垂掛的距離平均都有四、五十公尺。 
不少人殉職 屍骨無存 
在這樣經常的山區,從頂上掛下來山腰一個人,山風不停的吹,四、五十公尺長的繩子會在中間晃,繩子它是沿著峭壁掛下來,風不停地吹,繩子經常磨擦會突然斷掉,有的人就這樣子掉下山谷懸崖,有些屍體尋找不到,這些人的名字都在長春祠,但是屍骨還不知在何處。 
施工的榮民每天行從步道爬到峭壁上方,當時測量的人員必須隨時掌控現場,因為榮民打好炮眼(炸藥孔),隨即就要埋炸藥開炸,會炸出怎麼樣的情況誰都不知道;可能會把原來路基下面炮眼的那個高度也炸掉了,所以隨時都要修正,慢慢的炸進去,炸出路基的痕跡來。 
勞力築路 生死一線間 
鄭常凱說,當時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所以開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十字鎬、鎯頭、鑽頭與炸藥,因為炸藥控制不當而受傷的工人也有不少,所有的榮民大約卅多歲,年輕體壯,但天天都是用勞力築路,血與汗交織,生與死一線之間,身心都累得半死。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