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記者葉文杰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積極推動「社區林業」計畫,以推廣山林守護、生物多樣性保育、環境教育、生態體驗為工作主軸,不僅針對各受補助社區與部落進行森林產物利用現況,並記錄各部落、族群的生活方式、傳統文化及生活智慧。本篇報導是以光復鄉西富村馬佛社區為介紹主題,馬佛社區族人特別在採集野菜上,展現出自有一套的價值觀與態度。
光復鄉西富村馬佛社區在日治時期,是一片青綠的甘蔗田,富庶的農村景況有「綠野香坡」美稱,在蔗田產業沒落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結實累累的稻米樂園,社區除了生產知名的「湧泉米」外,還完整保存著狩獵、漁撈、採集、飼養等傳統生產方式。
馬佛社區族人特別在採集野菜上,展現出一套自有的價值觀與態度。綠野香坡農村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秀真表示,阿美族的飲食文化與山林的野生動植物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且存在著與自然共處、生生不息地繁衍的意涵,不僅避免在同一處過度採摘使用天然生態資源,也特別重視生態獲得喘息、生養的機會,以確保之後每次採集都能收穫豐收。
馬佛社區開發出強調自由搭配、變換野菜組合且具彈性的「八寶野菜湯」,傳達出「菜」即是「寶」的價值觀。張秀真說,八寶野菜湯除了有增加飽足感的芋頭、南瓜,還有消暑、解熱的黃麻;其餘則視當季生長的野菜,以及山棕、月桃、甘蔗、檳榔等多種山林植物莖中的嫩心,甚至還配合原味加入蝸牛的葷湯,或加入秋葵的素湯,相當特別。
社區住民不斷嘗試結合在地的自然資源與部落文化,以當地野菜、農民辛勤生產的稻米,搭配社區的「馬佛陶」,製作出極具創意與風味的野菜飯糰,近來更開封當地精釀許久的味噌、農民特製的辣椒醬等,遊客來到綠野香坡,不僅可以享受美食,還可感受那份真誠的農村氣息與純樸的縱谷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