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菁╱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師生,即日起至十月九日,在東海岸文教基金會(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展出「衍色」師生膠彩畫展,藉由同學們的作品,讓大家進一步認識何謂膠彩畫。該基金會董事長江躍辰與藝設系林永利教授,昨天拜會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邀請謝社長參加九月二十四日下午二點舉行的創作者心得分享會,也邀請各界愛好膠彩畫藝術的朋友共襄盛舉。
膠彩畫顧名思義是藉由「膠」的媒材,將岩彩及土質性的顏料黏著於底材上,岩彩顏料有天然的礦石及人工的新岩,岩彩能使畫面具有豐富的立體層次及閃爍的質感畫面,可說是相當吸引人的一種媒材。東海岸文教基金會這次展出東華藝設系師生三十七幅膠彩畫作,表現風格樣貌各具特色,從展品當中可以發現膠彩畫多元化的發展空間及媒材擁有的獨特性。
一場嘗試的試驗
任教東華藝設系水墨畫創作的林永利教授表示,這次的展覽主題「衍色」,意指每位創作者以這個特別的媒材分別衍變出屬於自己的作品,是一場嘗試的試驗。
林永利表示,在東華大學藝設系的藝術創作課程裡,膠彩畫並不是主要的創作媒材,同學們也僅僅上了一學期的課程,但因為他曾於二十五年前留學日本時有接觸過日本繪畫,發覺膠彩與中國水墨畫、西方油畫不同與特別之處,因此將它納入教學之中,希望增加修課同學們去思考對水墨畫類型有更多樣及豐富的選擇。
膠彩畫在東方傳統繪畫中具有鮮明的風格與特色,其以動物膠為介質,調和水與天然礦物彩色粉末,運筆描繪於紙絹絲麻,或竹木材質的繪畫形式。學者研究可溯源至中國工筆重彩之北宗繪畫技法,後來東傳朝鮮、日本,在日本演變為「大和繪」,明治維新後則發展成「日本畫」的主流。
膠彩畫在日本殖民時期隨著寓臺的日本畫家引入臺灣,時稱「東洋畫」,以別於歐美的西洋繪畫形式。二戰之後,「東洋畫」的稱呼與定位在臺灣面臨極大爭議與重重波折,直到一九七七年林之助教授的提議下,以「膠彩畫」名稱代替原來「東洋畫」或「國畫第二部」的稱法,演變至今已不在侷限於某種地方特色。
這次展覽,藝設系學生表現形式有生活寫實、自然生態,加上奇幻想像、動漫形式、社會議題、超現實故事等,還有部分同學臨摹經典作品,年輕同學多元活潑的選擇,讓此東方繪畫媒材變得充滿想像力及創造力。
9月24日下午舉行分享茶會
膠彩畫的顏色質感優美妍麗,製作的過程繁複,所需材料及裱褙等前置作業較多,然其顏色數量頗多、質感豐富,可供學生們潛心研究,陶醉在東方色彩的魅力下。東華藝設系師生膠彩畫聯展於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兩點舉行分享茶會,希望透過藝術家分享作品創作理念,讓觀眾與藝設系師生們一同聆聽其中的點滴故事,一同進入畫作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