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菁╱報導
慈濟大學大愛藝文中即日起至四月十四日舉辦「諸相無明∣病態美學病理切片影像巡迴展」,結合文學藝術、宗教思維、病理組織知識,這是由中國醫藥學院學生創作,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策展所舉辦的一場病理切片影像巡迴展。慈大醫學系學生表示,這場展覽只有在台中科博館、中國醫藥大學、台灣大學舉辦過,非常難得,歡迎花蓮民眾前往觀賞。
「美得像花布一樣,如果不是看到導覽,我還真不知道這是人體的細胞。」繁複的花紋整齊排列,結合優美的文字,這類似菊花的圖樣,居然是長期使用瀉藥導致黑色素細胞沉積在巨噬細胞內的影像。
看病理切片時 只專注疾病的判斷
病態美學病理切片影像巡迴展創辦人,也是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生黃彥霖表示,在現代醫學高度分工下,每科醫師習慣用不同的斷面來看待一切,看待病理切片時,大家往往會只專注在疾病的判斷,卻容易忽略背後的故事及病理判讀以外的可能性。就疾病來說,人往往是恐懼的,卻忽略疾病也是人類共通的語言。這次展覽就是要嘗試用其他的角度來重新詮釋大家習慣看待的世界。
這次主題為「諸相無明」就像內文寫的「是貪。嗜糖嗜油嗜鹽,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是瞋,腦內風暴點滴發作。是癡,翹腳滑手機,拖著脖子看電視骨盆頸椎前傾」疾病的發生必有其原因。
醫學系策展同學葉其澈分享,不管是誰都會生病,像他看到胃潰瘍的切片,特別有感覺,小時候父親因工作壓力曾經胃潰瘍發作送醫,他們全家人到醫院去看父親的記憶就一直停留在他腦海,疾病會發生都有其原因,這次展覽,也希望大家不只看到疾病,也能知道它背後的意義,例如胃潰瘍多跟壓力有關,脂肪肝很大因素是因為飲酒過量,肺部疾病空氣汙染的因子也佔很大。
十三幅病理切片影像,還有拆開的顯微鏡內部構造,並有病理學老師現身說法和病理切片的影片製作過程,慈大醫學系還借來顯微鏡,讓觀眾可以親自動手觀察病理切片,展場從表面的病理圖像深入到病理醫師的工作認識介紹。
現場還有推理區 與欣賞者互動
為了讓觀眾能夠與展覽互動,慈大醫學系同學還在展覽場安排推理現場:「深夜三點半,桌上留下了飲料一大杯還有泡麵一碗,以及垃圾桶裡各種高熱量零食……」希望觀眾能從現場留下的線索中,判斷案主可能因為哪些生活習慣,而有罹患那些疾病。
醫學系陳宗鷹主任期勉大家能夠秉持人文精神,從展覽中跳脫醫學的角度學習隱伏其後的脈絡。慈大醫學系同學在特定時間安排現場導覽,讓大家對於各種病理切片更認識。每周五、六、日將有專業導覽員為您解說,若要預約導覽請上慈大醫學系學術部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