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陽春三月、細雨霏霏,隨著細雨的滋潤,春筍紛紛破土而出。花蓮區農改場表示,春分,正是品嚐春筍的最佳時節;細長、質細肉白的春筍,只生長在山區,是種難得的山珍野味,不但富含營養及高纖維質,同時口感清脆鮮甜,是春天才有的季節限定食材。
阿美族傳統作物
萬箭齊發,箭竹筍,是每年清明節前後不可多得的美食。花蓮光復鄉箭筍產銷班第一班班長羅桂英,看著竹林中一個個爭相冒出的綠色小尖頭,一定要動作快速的把它折下來,放入袋中;箭竹筍,最早是一種阿美族的傳統作物,不少現代都市人也愛上它獨特的清爽口感。
羅桂英說,箭竹,本身質地非常堅硬,被族人廣泛運用在架屋、床鋪、桌椅、草蓆等製作上,阿美族傳統屋舍的屋內屋外,幾乎可說,全都是用箭竹所製作出來的;箭竹,對族人而言,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可不是拿來吃的。
小時偷吃箭筍,會被阿公打。羅桂英提到,這種情況一直到六○年代,族人在政府鼓勵下開始蓋起水泥房屋,沒使用箭竹蓋屋之後,才逐漸開始吃起箭竹筍;箭筍,是種頗為特別的作物,生長快速,且幾乎無須農藥、肥料,自然就長得很好。
從動土到採收,短短數天,蟲子都還來不及吃,就被採收,箭筍不會有蟲害、也不會有農藥問題,且連肥料都不需要。羅桂英說,這滿地厚厚的竹片落葉,就是最天然的肥料;無農藥的箭筍,也是山中野豬、猴子及山羌的最愛,族人採收動作,一定要快過動物才行。
部落早期的箭竹筍只是隨意栽種,談不上什麼栽培管理,就算有,也做得相當粗放。她感謝農改場專家前來指導技術,太巴塱開始系統性、有計畫的大面積栽種與技術改良,使得部落箭竹筍的面積呈現大幅的成長。如今太巴塱地區的箭竹筍種植面積超過三百公頃,是為全省箭竹筍的最大產區。
再過一週應該會大出
價格會便宜些
羅桂英說,今年因氣候關係,由於前陣子太冷,劍筍長不好,種植一甲三分地,現在一天採不到二百公斤,記得去年三月二十日一天可採二百到三百公斤,當時大約一台斤三百元左右,今年一台斤賣到四百元。她也不諱言提到,劍筍目前很貴,價位太高,她也很難賣,推估再過一週應該會大出,價格會便宜些,鄉親也可趁機好好品嚐。
圖:羅桂英說,每年的三月中到四月底,是箭筍的盛產期,一根竹子周邊,可長出七、八根的筍苗,通常一個晚上就會長大五公分,只要等個三天就可以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