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公證人何叔孋律師,昨天當花蓮市海星國小一年級班上「晨光時間故事媽媽」,她揚棄一般說故事的方式,以「有趣的空氣實驗」為主題,帶著許多實體試驗,讓小朋友動手參與試驗,體會物理原理。
何叔孋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空氣向朋友說,空氣看不到、捉不到,但世界不能沒有空氣,人類動物呼吸會感受到空氣;空氣以氣體為主,有氮、氧、氬、二氧化碳、水氣、臭氧等,另外還包括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和液體雜質。
但是,有些氣體的含量卻會隨著地點或季節的不同而改變,稱為變動氣體,例如水氣、二氧化碳、臭氧等。舉例來說,二氧化碳的含量,通常都市地區會高於鄉村地區;而水氣的含量,通常夏季會比冬季高。
何叔孋講完空氣,再談氣流,她以氣流做實驗,正在吹風機上方旋轉飄浮的球,拿個紙筒從乒乓球的上方蓋下去,會發生什麼事呢?小朋友都很好奇,但答不出來,讓小朋友實驗結果是:乒乓球會快速從紙筒中彈出來,為什麼?她說,這是因為空氣可以流動的範圍變小了,不容易從球的旁邊流通,底下的空氣速度變慢了,力量往上推,乒乓球就會飛出去。
生活中的「白努力定律」
另外,何叔孋請小朋友參與實驗用手掌控制球的漂浮高度,手掌往上,乒乓球就往上,手掌往下,乒乓球就往下,這是因為手掌擋住了上吹的氣體,氣體速度變小,這叫 「白努力定律」。
何叔孋告訴小朋友說,高鐵站、捷運站都規定民眾必須站在黃線後,也是為了避免氣流流速過快,人因為壓力不平均跌進軌道,「白努力定律」也時常應用在生活中。
何叔孋每月會前往海星國小一次,該班一年級小朋友特別喜歡這位「故事媽媽」,可讓學生們動手參與實驗的樂趣,讓許多新科學新知識、物理原理、生活知識,透過參與實驗,灌輸在小小年紀的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