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特稿
長照涉及兩大關鍵,一是人,二是錢,如果沒錢又沒人,長照前途茫、寸步難行。如何替長照政策找到穩定、充足財源,補足服務人力,滿足長照內需市場,終止一再發生的長照悲劇,這對新政府將是嚴苛的考驗。
總統蔡英文,宣示要將「長期照顧服務法」列為新國會優先法案,預估第一年經費三百卅億元,八年後成長為六百億元。有第一線長照十五年經驗的醫師沈政男認為「絕對不夠用」。除了錢不夠,最根本的問題仍在國內長照服務量不足,財源與人力是新政府的挑戰與考驗。
三三○億元夠用嗎?若以四十六萬失能老年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天分配到的經費不到兩百元,僅約一九七元。以高雄市社會局提供的「居家服務」為例,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依照輕、中、重度,每月分別可補助二十五、五十、九十小時,每小時兩百元,政府補助七成、自付三成,若是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政府補助提高九成至全額不等。換句話說,新規畫的三三○億元,大概夠政府補助每一名失能老人每天使用一.五個小時。
沈醫師指出,照這樣來看,三三○億元絕對不夠用,長期照顧與醫療費用的比例約為一比五,若以台灣一年醫療費用支出六千億元計算,長照一年約需要一千二百億元。國民黨提出的「全民長照保險」,隨健保費用另外繳納五分之一長期保險費用,規畫每年一千一百億元的長照基金,算是比較充裕。
遺產稅與贈與稅每年稅基是變動的,光是二○一一年跟二○○九年課稅總額即相差兩倍。以稅收做為長照財源相當不穩,將造成財源波動,相對來說,長照保險反而較為穩定且作業省事。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陳景寧表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各國的長照財源都是混合型,長照保險貿然上路,可能會造成付了保費,找不到服務機構的問題。
最根本的問題仍在於國內長照服務量(人力)不足,根據衛福部二○一四年統計,台灣照顧服務員有二萬六千九百四十二人、社工人員三千四百三十九人、護理人員一萬○八百二十六人、物理治療人員一千九百八十七人、職能治療人員一千○九十一人。
若依照失能老人人口計算,每名照顧服務員得服務十七名失能老人,每名社工師得服務一百三十四名、每名護理人員得服務四十二名,物理治療人員與職能治療人員,則分別得負荷二百三十二名與四百廿二名。由此分析,專業人力負擔相當沉重,如何補足人力缺口成了大問題。
不僅如此,目前可提供服務的照護機構是「患寡也患不均」。失能老人人口依失能程度區分,輕度與中度占其中八成,需求以社區與居家服務為主,陳景寧說,需求人口約有三十七萬人,但實際使用服務量卻僅達一成二五,約四.五萬人,換句話說,另外八成七五是靠二十二萬名外籍看護工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