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要聞

花蓮要聞

2017-05-03
政府應改善財政 讓人民安居到老
成為年改箭靶 退休人員嘆「活得老,卻沒有尊嚴」
分享至


 

記者田德財/特稿 
  年金改革問題,政府說是錢不夠的問題,但若干退休人員則說:「是政府當初沒有想到我們這些退休人員會活得麼老吧?」、「活得愈老,領得愈多,是退休人員的期望,如今,要把我們的年金砍去一些,活得老,卻沒有尊嚴,我們的政府怎能這樣看待退休人員?」 
  一位退休人員說,公教人員為社會國家付出一輩子的青春,退休後要求的不多,要有安定的生活,就好比人老了,由兒女照顧扶養,兒女再沒有錢,也不會把老父、老母趕出家門,再窮都會讓老父、老母溫飽,不會口出惡言「老人家把兒女吃窮!」,把老人家視為「下流老人」。 
  退休人員說,真正的「下流老人」在哪裡?好的年金制度,首要保障所有人老年基本尊嚴的生活,探討年金改革後所得替代率的變革,軍公教將淪為「下流老人」的焦慮甚囂塵上,但至今官方並沒有明確針對台灣貧窮人口數據與老年貧窮藍圖提出具體參考資料,做為公共年金制度的改革如何緩解貧窮?反而讓退休人員感覺政府是「下流政府」。 
  目前台灣退休年金制度長久以來因採取「職業分立制」設計,在給付水準、繳費率、領取資格及國家撥補責任上不同職業類別有不同的標準,即使在相同職業但不同職等間的老年退休待遇,差異也大,原因是各有各的不同身分、職業。 
  自古以來,社會本來就有不同職業、不同收入、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別、不同聰明才智;再偉大的企業家,並不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集所有員工智慧、勞力的結合,就如同大樓不是僅僅靠鋼骨、鋼筋就能建成,需要更多的其他建材支撐。 
  這個社會,不能人人都是公務員、人人都是軍人、人人都是農工商,而是需要不同的職業分工組合,同一職業也有不同階級職務,公務員不是人人都是處長、科長、主任,國軍也不是人人都是司令官、團長、營長、班長。 
  以教育政策為例,理論上,提高教育程度是國家的希望,提升人口教育素質是國家強盛之路,當年台灣教育改革廣設大學,立論沒錯,但目前的實務情況是:滿街都是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勞動人口極度的欠缺,許多工作是仗著自己大學畢業而不願屈就。 
  理論與實務脫節另有一例,政府為照顧顧勞工,修訂勞基法一例一休,加班工資比平時工資二、三倍,理論上,勞工可增加收入,多一點休息,方向沒有錯,但實務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企業主生產成本增加,乾脆不加班,結果反而是,勞工沒有增加收入,企業發展受影響,國家社會經濟停滯,造成三輸局面,勞資雙方都怨聲載道。 
  最現實的是,公教人員退休撫恤也是政府訂出來的,理論上應是可行的,如果已遇到窒礙難行的實務,應該是政府去解決財務問題,政府不應怪罪退休人員活得太老、領得太多的政府誠信上作文章。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