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社會

花蓮社會

2017-05-03
花蓮才子樓斐心 榮獲全國文藝獎章
承襲父親芒雕大師樓永譽藝術天份 與妻裘淑惠在書法、芒雕、琴藝上傳授弟子 桃李滿天下
分享至


圖: 樓斐心琴棋書畫樣樣傑出,他的書法更堪稱一絕,今年榮獲文藝獎章。
 

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才子樓斐心,榮獲今年全國文藝獎章;他是芒雕大師樓永譽的兒子,樓大師六年前走了,有幸的是兒子樓斐心、兒媳婦裘淑惠,分別在書法、芒雕、琴藝上造詣頗深,傳授弟子,桃李滿天下。 
禪坐定心 古琴益氣 
樓斐心從小耳濡目染,承襲其父藝術天份,浸淫毫芒雕刻卅多年,兩人加起來醉心芒雕近百年,為了讓芒雕技藝有所突破,除了禪坐定心外,也利用古琴益氣。二○○八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二○○八雕塑大展」,邀請樓永譽、樓斐心父子聯展,父子聲譽響徹藝壇。 
樓斐心書法從臨習碑帖入門,舉凡楷、隸、行草、顏真卿、柳公權、文徵明等書法家都成為學習的典範,除了毫芒雕刻、書法以外,還擅長古琴、古箏;古箏師事古箏大師梁在平教授,古琴師事陳雯老師及梁銘越博士。 
擅彈七絃琴 
樓斐心另有一項鮮為人知的專長,彈奏音域低沉的七絃琴,能彈這種古琴在台灣已不多見,樓斐心說,古琴對他在毫芒雕刻上是極大的益友。相傳五絃琴是伏義氏所創,周朝古墓已有五絃琴,直到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條絃,變成七絃琴,音域逐漸寬廣起來,但因七絃琴難學難工,後代學者者漸少。 
去年「鶴山廿一世紀國際論壇」護持的「跨世紀翰墨丹青毫雕詩歌對話」首展中,有一段表演很罕見,就是由樓斐心撫古琴,由徐宏榮老師以河洛音吟唱「歸去來辭」,展現很古老的傳統文化。畫面中充分表達大自然蒼莽的氣勢與寧靜、祥和的生命本源。 
樓斐心十六歲學習古箏,是古箏大師梁在平教授學生,民國六十四年創立「中華古箏教室」教授古箏。七十二年在一次古箏、古琴演奏會中,與小他三歲的裘淑惠因古琴結緣,進而譜出戀曲,並在婚後共同主持古箏教室,迄今已卅多年,桃李滿天下。 
裘淑惠師承魏德棟、蘇秀香,除了古箏,另學鋼琴、電子琴,後來在救國團花蓮團委會擔任古箏、古琴老師,至今已經廿多年。樓斐心、裘淑惠因古箏、古琴而結成夫妻,二人在藝文界頗負盛名 。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