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女中校長程膺,昨天由學務主任孫逢妹、程膺高中老同學龍一虹陪同,拜會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捎來本月十三日舉行創九十周年慶活動的喜訊。
程膺邀請謝立德參加校慶,除了是地方媒體主管,也是校友的兒子;謝立德的媽媽謝高仁里是花女第十五屆的畢業生,為「二代校友」。
邀請多位日本和高齡傑出校友與會
程膺說, 這次校慶,主題是「緬懷過去、策勵未來」,發揮承先啟後精神,已邀請日本趕來的「二代校友」,包括當年花蓮二信前身的「花蓮港信用組合」創辦人的兒孫,另有許多高齡傑出校友,包括謝高仁里、官桂英及歷任校長都邀請參加。
花蓮女中於日治時期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昭和二年)四月一日創立,當時校名為「花蓮港高等女學校」,為東台灣第一所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以日籍為主,臺籍者僅佔百分之一。一九四五年(民國卅四年)十二月五日改名為「花蓮女子學校」,花蓮港廳接管委員會派汪滄溟接管。
花女前身廳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
依據相關史料考證,花蓮最早的中學校不是屬於普通教育的體系而是實業教育,就是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四月一日成立的「花蓮港廳立簡易農校」,即今之國立花蓮高農。
當時,台籍有錢人家的子弟若不願意就讀農校,只好到外地去求學,長期下來,地方仕紳因為考慮到女孩子負笈他鄉的不便性,故一再地向當局提出申請,於是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成立了「廳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也就是今日花蓮女中的前身。
而男孩子們就只有一再忍耐,直到九年後的一九三六年(昭和十一年、民國廿五年)六月五日,也就是新「台灣教育令」公布後十四年,才准予設立專門招收男生的中等學校,花蓮中學於焉產生。
花蓮女中自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五年都在日治時代,能前往就讀的學生,都是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人,有很多校友是「灣生」,對母情感深厚,日籍校友為了和光復後的花蓮女中畢業生做區別,光復前的畢業生們組成「百合會」,每十年訂一次「返校日」,相約在花蓮女中校園見面。
二○○二年五月花女七十五周年校慶,二十多位七、八十歲的日籍校友,遠道從日本前來,當時的花蓮女中校長李克難準備了茶會,隆重歡迎這些頭髮已經花白的「老學姊」們回娘家。
光復前畢業生組百合會 5年返校一次
「百合會」員中有多人在花蓮女中七十周年校慶時返校,七十五周年校慶再趕來,會長重田照子說,若依原本規劃,應該是八十年校慶才返校,但會員們年事已高,看著每次返校的人數愈來愈少,會員們不免唏噓,也決定縮短為每五年一次返校,把握難得的相聚時光。
重田照子說,這五年間校園改變了不少,看到母校一直在進步,感覺很好。在日本擔任音樂療養師的校友黑澤近子說,在花蓮女中就讀時學習風琴,奠定了音樂基礎,她至今仍感念母校恩澤。兩人忘情地用日語合唱當時的校歌,流露出頑皮的神情。
十年前花女八十周年慶時,八十歲的日本籍老校友片山安子率領數名校友返台,感性訴說對花蓮的年少美麗懷念。
日籍校友凋零 許多二代校友代媽媽參加
片山安子表示,她以前住在花蓮舊火車站一帶的「黑金通」,父親開設照相館,如今已是旅館,多年來,她舊地重遊五次,最懷念就讀花蓮港高等女學校(花蓮女中前身)時,校長在運動會帶引大家,以華爾滋旋律跳運動大會。
五年前,八十五周年慶,第十屆畢業、八十九歲的日籍校友竹內阿雅今竹趕來參加。今年九十周年慶,許多日籍老友已凋零,尚在的也己高齡九十多齡,有多位「二代校友」替代媽媽趕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