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7-05-15
挖到金屬殘件與百具遺骸 專家:漢本遺址至少2文化層
分享至


圖:漢本遺址挖掘情況,現在橋墩區部分已全部挖掘完成。(記者田德財/攝自網路)
 

記者田德財/報導 
漢本遺址於民國一○一年三月發現,地點在在宜蘭縣南澳鄉,當時蘇花改開挖谷風隧道口側護坡土方時,發現大量金屬器時期的殘件,包括石器、石環、鐵渣塊等,顯示當時已有冶鐵跡象,估計是距今一千二百年到一千六百年的金屬器時代文化,大約在漢本生活四百到五百年;後來發現的第二個文化層,目前初估距今一六五○年至一千八百年的新石器時代後期,已出土上百具的骨骸。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表示,漢本遺址至少有兩個文化層,挖掘遺跡過程發現,有人類骨骸是蹲著被掩埋,推測兩個文化層都因為地震或颱風造成的土石流讓聚落消失。 
劉益昌指出,目前發現的第一層文化層和台北八里十三行文物很類似,屬於金屬器時代,裡頭有煉鐵的痕跡,出土文物中有陶器、青銅器和石器,甚至還有金箔。 
中研院史語所考古隊統計,其實早在一○二年就發現第二個文化層,再確認後,證實這是更早期的文化層,而且發現的骨骸數量非常多;目前兩個文化層加起來至少有一百廿個墓葬,甚至有一個墓葬中擠了五、六個骨骸,評估約有數百具遺骸。 
第二文化層則是和花蓮花岡山遺址類似,尚未發現煉鐵能力,可能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的聚落。劉益昌指出,從兩個文化層都被大量土石掩蓋,判斷兩個聚落都因為土石流掩埋消失,前一個聚落消失經過二百年後,另一個文化進到這個地方形成聚落,但同樣遭土石流再度消失。 
考古人員在二次文化層遺址中,除挖到一般較常見到的陶器、石器及骨製品產量豐富外,還有許多具有意義的標本物出土,如陶製的動物頭型製品,或是雕刻了許多人形的骨制飾品,另外還有打製成動物形狀的石片裝飾品,也在祭祀空間發現發現到二塊大型的直立石板,周遭還有些許小型直立石板,可推測應為主要信仰的象徵意義。 
根據漢本出土的文物,不斷顯示有豐富的「海洋貿易」現象,青銅刀柄、精緻木雕、琉璃珠、銅鈴、屈肢墓葬,都與當下原住民的文化傳統息息相關,而就長遠目標,應該要仔細解讀漢本現象,並將豐富的史前史納入課綱,成為每個臺灣人都知道的台灣史。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