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近日社福機構面對勞工新制的衝擊,受到各界關注,花蓮多間安置機構大喊無奈,因為安置機構的生活輔導員,勢必要過夜,如按照新的勞基法,人事成本一定提高,但安置費用卻沒有因此增加,許多社福主管無奈說,「這樣合理嗎?」
花蓮某安置機構主管說,花蓮多數安置機構都面臨工時調整的衝擊,一天規定工作不能超過固定時數,特別是生活輔導員的人力,都會在機構內過夜,一定會因此增加成本。
他指出,按照規定,每四個孩子就要有一位安置輔導員,機構內有四十多位孩子,就有十名輔導員、三名社工、加上園長、司機、廚師、行政人員,原本一年就赤字三百七十萬,如今面對新法衝擊,未來恐怕一年負債四百萬以上,真的大喊吃不消。
這名主管無奈的說,社福的安置機構都是為了彌補政府的不足,也希望讓社工有何合理工時、同意員工們不要超時工作,但中央政府明知道人事成本增加,然而補助的安置費用卻是固定,讓民間社福團體有種被吃定欺負的感覺。
「我們募了這麼多愛心款,都來自民眾,就是要盡社會責任,中央政府又只吃定我們,坐視不管機構持續擴大虧損,這樣未來誰願意投入這個領域?」多間安置機構盼望,中央政府在調整工時之際,也能考量到安置機構的難處,進而提高補助的安置費用,否則未來人事成本不斷加倍,恐有退出潮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