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這是對杜鵑花的禮讚,但歌詞中在三月開的杜鵑,應是平地的杜鵑,五月的杜鵑來了!合歡山東峰的玉山杜鵑花已盛開,非假日有很多賞花人潮,假日人潮更多;花蓮縣洄瀾攝影學會卅多位會員,日前攻頂到東峰,儘情拍攝花的美、花的藝術,雖然累得「鐵腿」,但感覺值得。
利用非假日避開人潮
因天氣關係,今年合歡山玉山杜鵑花出現延後開花的情況,目前已經陸續盛開美麗的花朵,太管處合歡山管理站表示,建議遊客最好利用非假日時間安排上山旅遊與賞花,可以避開往年大塞車的情況,尤其是今年端午連續四天假期可人潮更多。
太管處處指出,合歡山除了冬天可以賞雪外,每年的五月也是合歡山高山杜鵑盛開的季節。因為合歡山海拔高氣溫低,高山杜鵑花期比平地晚,每到杜鵑花盛開時,總是吸引不少登山客、遊客上山賞花。
在杜鵑花季期間,在杜鵑花季登高望遠、秀花相伴,令人賞心悅目、豁然開朗。合歡主峰、合歡東峰、石門山等都是推薦的賞杜鵑花的地點。
海拔超過三千公公尺,春天的腳步來得比平地晚,高山的野生玉山杜鵑與紅毛杜鵑比平地晚二個月,這時才開始綻放,繽紛花海會將合歡山群點綴得粉嫩亮麗,有如青春小姑娘的姿態布滿山谷,尤其合歡山群又與奇萊山群相臨,走向小奇萊的方向,迷人杜鵑配上奇萊陡峭山陵,更令人驚嘆連連。
合歡山高山杜鵑花期短短不到二個月,開花順序由低海拔延伸到高海拔山區,要賞花還真要準時,錯過就沒有,今年滿山有七成開花,明年還不一定等到大開花。
小清新的杜鵑攻攝點
賞花路線可從石門山→合歡東峰→小奇萊,可把高山杜鵑的風姿綽約記錄下來,石門山單程廿分鐘即可攻頂,號稱最容易親近的百岳,山頂下方的山壁上,綿延數十公尺的杜鵑花正在盛開,配合早晨和煦的陽光,號稱小清新的杜鵑攻攝點,這裡的高山杜鵑又都是矮株,大可走下山壁,遊客及攝影者親近到杜鵑旁近距拍攝。也可從松雪樓旁的東峰登山口往上爬,不過那長到天邊的山腰樓梯可能會令人哀號,來回的路程要二個多小時。
目前盛開是玉山杜鵑
合歡山杜鵑花有兩種,一是玉山杜鵑,二是紅毛杜鵑,目前盛開的是玉山杜鵑,玉山杜鵑,別名森氏杜鵑、紅星杜鵑。為台灣特有種常綠灌木或喬木,原產於臺灣中央山脈、玉山山脈海拔一千七百到三千八百公尺的山區。
玉山杜鵑以往的分類,具有葉緣反捲、葉背覆白絨毛的特徵為玉山杜鵑,而葉緣平整、葉型較大、葉背覆褐絨毛的為森氏杜鵑。但兩種差別不大,分布重疊且有過度區間。為了解決此爭議,二○○四年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蔣鎮宇教授進行「台灣產特有種玉山杜鵑之保育遺傳學及親緣地理研究計畫」。
研究小組至玉山、南橫公路等高山地區採集玉山杜鵑及森氏杜鵑樣本。藉由DNA分析技術,發現玉山杜鵑和森氏杜鵑應為同一種。其特徵上的差異應是玉山山脈及中央山脈不同地區,高度遺傳分化的結果。因此本物種統一命名為玉山杜鵑。
紅毛杜鵑又可稱為毛果杜鵑、合歡杜鵑、赤毛杜鵑花,粉粉的花,配橢圓形的葉;要比玉山杜鵑花期晚一個月, 全株被有毛絨,多分枝且枝細,花一至四朵生於枝端,粉紅或紫紅色,徑二點五分至三點五分,比玉山杜鵑小朵,花萼四至五裂;花冠闊漏斗型,內面散生深紅色斑點,先端有圓形裂片五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