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6-06
防汛期開始 留心山坡地異常徵兆
分享至


圖: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羅文龍說,為了山坡地安全,所做的水土保持設施,並非永久有效,平時需留意山坡地的土石,是否有異常移動現象,更需注意氣象報告,隨時掌握豪雨或颱風等氣象預報,並留意河水及雨量變化,才能
 

 劉怡伶/文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的國家,每年降雨量約為二千五百毫米,山區降雨則高達三千至五千毫米,尤其降雨皆集中在春、夏兩季。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說,台灣防汛期為五月一日至十一月三十日,五、六月的降雨受梅雨影響,七月到十一月則受到颱風威脅,兩者皆會在短時間內,降下可觀的雨量,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梅雨是春末夏初,臺灣常有的天氣現象,當梅雨季結束時,表示夏季即將來到。農業處提到,梅雨經常為臺灣地區帶來豐沛的雨水,近日受梅雨鋒面及西南氣流影響,全台各地發生陣雨、雷雨、局部大雨或豪雨等,各縣市地區也發生淹水、土石流、坡地崩塌等不同程度災害。 
 臺灣島並不大,但卻住了很多人,因為平地不夠用,開發山坡地,但過度利用卻造成山坡地受傷。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羅文龍說,近期豪大雨,在短短時間內,瞬間超強雨量,所帶來土石流不僅成災,場景也令人怵目驚心。 
 花蓮山坡地 
占全縣土地總面積近九成 
 花蓮縣山坡地,占全縣土地總面積近九成。羅文龍提到,花蓮縣境內土地面積,約四十六萬二千八百五十七公頃,全縣除新城鄉以外,其它十二鄉鎮市轄內依照水土保持法劃定的「山坡地」,面積約有四十一萬二千五百二十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九。 
 為了山坡地安全,所做的水土保持設施,並非永久有效,有時會因自然的作用力,或人為不當開發擾動,因而影響坡面的穩定,導致產生坡地災害。羅文龍呼籲鄉親,平時需留意山坡地的土石,是否有異常移動現象,更需注意氣象報告,隨時掌握豪雨或颱風等的氣象預報,也須多留意河水及雨量變化,才能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大環境地形 
 注意不宜蓋屋區 
 坡地災害發生,往往有跡可循。農業處水土保持科長陳敬儒表示,有關山坡地災害防範,在自我檢查方面,首先必須注意不宜蓋房子的「大環境地形」,如坡地陡峭、有活動斷層等山坡地都不宜蓋房子,另崩塌區、地層破碎或順向坡有滑動疑慮處,及有危害安全的礦場或坑道,河川扇狀堆積地,或廢土堆上,與土石流潛勢溪流河岸或向源侵蝕等都必須注意,這些地區絕不宜蓋屋。 
 小環境變化 留意道路龜裂、電線桿傾斜等 
 除「大環境地形」需注意外,小環境的變化也不容忽視。他說,查看住家附近是否有以下異常徵兆,可從道路、水溝、擋土牆、堤防、地層等是否有龜裂,及坡地上植生作物,或電線桿與直立標誌是否傾斜等蛛絲馬跡中,進行水土保持設施安全的檢查評估。 
 陳敬儒提到,居住山坡附近者,如發現異常山鳴、溪水帶有流木、溪水異常混濁、石頭摩擦聲音、聞到異常味道或發現附近有小規模土石流動等都必須小心,這都是山坡地土石異常現象,務必立即離開,並即時通報相關單位。 
 熟悉逃生避難路線 
 將防災用品準備齊全 
 平時更須注意,熟悉逃生避難路線,並將防災用品準備齊全,放在易取得處;熟悉緊急聯絡通報網與社區編組成員;生命安全為優先,保持冷靜,迅速離開危險區域。 
 另羅文龍說,地震、颱風、豪大雨等都容易造成土石鬆動,如再有山坡地過度開發,就更易發生土石流,如何防止土石流、保護山坡地,作好國土利用規劃,都是當今全民必須共同重視面對的重要課題。他再次重申,為維護山林結構,絕對不容許不合法的山坡地濫墾、濫伐、濫建等破壞山林行為。 
 山坡地使用,必需合法,勿超限利用;另申請核准的施工單位必須隨時監督工程品質,檢驗水土保持設施是否完善。羅文龍調,為使鄉親住的安心,必須確保山坡地的永續利用,惟有重現山林自然風貌,才能讓下一代有一塊安心居住的土地。 
(花蓮縣政府 廣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