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秀林╱記者田俊浩報導
昨秀林鄉代表會第二十屆第五次定期大會召開,繼鄉長施政報告議程後,鄉代蔡培火(左圖‧記者田俊浩╱攝)表示,今年梅雨到來,強降雨時雨量破百,宛如颱風降雨強度,超過政府現行設計防洪標準,造成全台各地水流成災,如果內湖時雨量一百四十二毫米,直接降在花蓮或秀林,那花蓮將遍地災情,就不像盆地台灣北部淹水而已,應加強花蓮原鄉治山防洪,更要爭取納入前瞻。
他說,七九年歐菲莉颱風時雨量一百零六毫米,造成花蓮秀林鄉銅門村山崩災變死傷慘重,一○一年颱風蘇拉,時雨量一百二十四毫米,同樣重創秀林,面對極端強降雨及颱風威脅及潛勢溪流的花蓮,在前瞻計畫中,欠缺我們花蓮原鄉治山防洪。迄今,從全球氣候暖化及強降雨變遷的角度來看,幾乎是年年增強,但如果忽略源頭治理,這些土石流、橋樑損壞、淹水、道路中斷災情,都不算意外的會持續上演,畢竟在全球氣候暖化巨變中,不可以用過去的經驗做判斷,萬一時雨量一百四十二毫米,等於過去雨量加強三分之一強的降雨量,降在花蓮原鄉山區,屆時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強調,治山防洪,對山區土石流整治及崩塌地源頭處理,這與民生息息相關,更是重要公共建設,唯有崩塌地源頭處理,才能避免居住山區部落鄉親免於土石流、道路中斷、橋樑損壞、淹水災情威脅,如果埋頭苦幹,不治理源頭,屆時將無法應付全球氣候暖化、強降雨,屆時大批土石下移,對花蓮造成重大災難。
在治山防洪方面,不管是潛勢溪流、沖蝕溝、坑溝、農路邊坡、護岸及擋土牆及野溪疏浚及河床堤防等,都應極力爭取,讓當地居民安全有保障,從河域流域在融合部落社區排水規劃思考,讓強降雨帶來災損,降至最低。
鄉代郭新勇表示,秀林鄉民有社區部落,每逢颱風就面臨海水倒灌,前天與鄉長、第九河川局、縣府、林務局,去看堤防,不少鄉親質疑,為什麼平地堤防,都會做,我們秀林鄉的都沒有做?所以要極力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