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7-06-09
花蓮外海黑潮流經 鯨豚發現率逾9成
彙整黑潮總計3千多航班、5千多筆的鯨豚觀察紀錄 每航次中發現率最高的是飛旋海豚46.5% 世界海洋日 黑潮基金會彙整鯨豚觀察紀錄 分享近20年間花蓮鯨豚生態變化
分享至


圖:花蓮外海因有黑潮流經,得天獨厚的環境吸引鯨豚。(記者李柏霖/攝)
 

記者李柏霖/報導 
昨日是世界海洋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前主任賴威任特別彙整黑潮近二十年來,總計三千多個航班、五千多筆的鯨豚觀察紀錄,以《黑潮尋鯨-1998~2015年間的花蓮鯨豚生態變化》為題與各界關心海洋的民眾及鄉親分享。 
賴威任表示,在這些航次中,發現鯨豚有3155航次,平均發現率達到92.1%,顯示賞鯨業者宣稱花蓮外海的鯨豚發現率達九成以上的介紹詞並無誇大。 
平均15航次 才會看到一次「鯨」 
每個航次中所觀察到的鯨豚種類,平均發現率最高的是飛旋海豚的46.5%,接下來依序為花紋海豚的26.2%、熱帶斑海豚的10.8%、弗氏海豚的6.0%、瓶鼻海豚的3.8%,其他種類合計為6.7%(包括抹香鯨、偽虎鯨、短肢領航鯨等),顯示在花蓮海域想要看到名字中有「鯨」的種類,相對來說機會較小,差不多平均搭船15次左右才會看到一次。 
8%機率可見不同種類鯨豚混游 
賴威任也發現,有百分之八的機率,會遇到不同種類鯨豚的混游情形,其中最常和其他海豚混遊的,則是弗氏海豚,弗氏海豚的群體數量也最為龐大,根據統計,每群弗氏海豚的數量平均可達到402隻,歷年的統計資料中弗氏海豚單一群次數量超過千隻共計就有近四十的紀錄,可說是花蓮海域勢力最龐大的族群。 
而在「鯨豚與船隻的互動」的統計中,飛旋海豚、瓶鼻海豚、熱帶斑海豚,主動靠近的比例分別為75.7%、53.8%及47.7%,當遇到飛旋海豚時有非常大的機會,能和船隻會有很好的互動。 
弗氏海豚是花蓮海域勢力最龐大的族群 
有一項統計發現特別有趣,飛旋、熱帶斑、瓶鼻海豚會有「豚多勢眾」的現象。例如飛旋海豚群體數量在100隻以下,主動靠近船隻的比例僅有49.4%,100隻以上則有88.6%,200隻以上更高達91.1%,這三種鯨豚群體數量愈大,和船隻的互動性越高。 
賴威任也提到,多羅滿賞鯨公司,每次鯨豚群觀察停留時間逐年降低,目前都低於20分鐘,以符合減少對鯨豚的干擾,加上花蓮港內各家賞鯨豚公司除了互相友好通報鯨訊外,也彼此錯開出航時間,過去所有賞鯨船圍繞單一鯨豚群體的現象可望降低,對於鯨豚的生態干擾也可稍稍減少。 
以上資料由賴威任整理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所提供的「台灣花蓮沿海賞鯨活動鯨豚觀測紀錄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from the activities of whale and dolphin watching in the offshore of Hualien, Eastern Taiwan)」,由1998年起隨著多羅滿賞鯨公司解說航班所累積的厚厚資料中,至2015年前後累計3427個航次與5247筆的鯨豚觀察紀錄。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