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農改場昨天表示,成功研發「芽苗菜種子預措設備」,以物理性的超音波預措技術,提高芽菜種子的發芽率和生長勢,在無添加藥劑下培育健康芽菜,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
芽菜具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是高營養價值的蔬菜。花改場說,為提供生產業者,一套無需添加藥劑,或生長調節劑的生產技術,與明道大學精緻農業系合作,開發以物理方法提升芽菜品質的關鍵技術,並打造成設備以科學化進行量產。
「芽苗菜種子預措設備」,以音波刻傷芽菜種子,透過精準的預措處理,使種子提早發芽、快速生長。花改場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張光華表示,在最佳處理條件下,芽菜產量因種子發芽率提高,可增加一成以上,生長速度則提高百分之十五。
浸種時間減少,由五天縮短為四天,時間成本少一天。張光華強調,研發成果顯示,這不僅可增加產能、還兼顧食用安全與品質,目前已取得發明及新型專利保護,並技術移轉予三群有限公司量產。
本設備結構包括種子處理槽、內置籃、時序控制介面、音波產生器等,操作簡單方便,可結合產業的生產流程。張光華說,已開發機型每小時處理的種子量,可生產三百公斤以上無毒生鮮芽菜。
他提到,設備規格可依生產規模客製化,設備處理成本低,換算每公斤生鮮芽菜,所需水電成本只需零點一元,但所產生效益預估可高達數十倍。
夏季蔬菜的栽種供應常受到颱風、豪雨、高溫及蟲害等威脅,造成菜價波動,安全無毒的生鮮芽菜營養價值高且產程短,是取代葉菜的好選項。花蓮農改場說,積極與壽豐鄉農會合作,預期導入芽苗菜種子預措技術,並借重壽豐農會專業的產銷平台,將研發成果推向市場。
對「芽苗菜種子預措設備」深具信心。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表示,壽豐鄉有二十公頃綠豆、黃豆的有機生產面積,也有被認證通過的有機加工廠,這套設備絕對是在地生產的食材,所最需要的設備。
透過這套設備,在地綠豆黃豆,可生產成營養價值高,有機又安全的豆芽菜,這是非常有市場潛力。曾淑懿強調,感謝花蓮農改場研發成功這套設備,讓壽豐鄉有機豆芽菜,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可串聯成「一條龍」;有機豆芽菜,將會推廣給固定客戶、市場超商與宅配戶,更要進攻香港市場。
另花改場也說,農產品安全是消費者最重視的民生議題之一,研發成果可提供芽菜生產者一項安全,且快速的量產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生產符合消費者期待的健康生鮮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