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藝文講堂系列講座日前邀請葉宿文旅執行長盧申威,在花蓮文創園區第十九聚場以「從文創旅店看本土價值」為題,與民眾分享他留美超過十年,當再次回到台灣,看見不同以往的觀點。
盧申威擅於微型旅店經營管理、品牌經營行銷、空間規劃再造,曾在美國銀行擔任分行經理,二○○九年返台加入金齡建設有限公司擔任專案經理,二○一四年,與友人規劃「榕.Cafe+Bar」,年營業額超過千萬,更是他與老屋的初次邂逅。
隔年規劃位於台北市的「紅壹公寓」系列民宿,入住率高達九成以上,並獲Airbnb最佳房東的殊榮。他因緣際會看見港務局的廢棄宿舍和糧倉,在多數股東支持下,他承租並將原本荒煙蔓草的建築賦予新生命,進而規劃成為「葉宿文旅」。
盧申威將老建築重新規劃設計,藉由文化局媒合與在地藝文工作者合作,打造十二間各具特色的住房,充滿文化創意,並加入互動體驗裝置,讓房間因為房客入住更有溫度。
「三窮四絕」是指三、四月是服務業的淡季,在許多人認知裡,這段時間花蓮不宜旅行,然而盧申威卻認為,當時天氣比暑期更舒適,並透過一些來自香港的房客,他看見原來對在地人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常景,卻是旅人最想看的。
他認為,許多人老是拷貝他人創意,「遊客來花蓮就是想看屬於花蓮的元素。」覺得別人比較好,想要跟別人一樣,但他說:「想更國際化,得先了解自己,並且貼近這片土地。」透過打造文創旅店,他不只是在賣房間,也在分享花蓮的美好。
文化局長陳淑美昨天也到場與民眾一起聆聽,她致詞表示,葉宿文旅儼然已成為花蓮文創旅店的名片,她勉勵在觀光業進入艱難時期,從文創美感著手,鍛鍊出新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