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生活

花蓮生活

2017-06-19
培育客家地方戲曲人才 邀鄉親加入
台北文和傳奇戲劇團當家小生馮文星與小旦吳侑函擔任指導老師
分享至


圖:吉安鄉公所開辦客家文化人才培訓課程,培育客家地方戲曲人才。(記者李婕妤/攝)
 

記者李婕妤/報導 
吉安鄉公所獲得客委會經費支持補助,今年持續將「地方戲曲」納入年度的客家藝文人才培訓計畫中,再度開辦地方戲曲人才培訓班,本次邀請到台北「文和傳奇戲劇團」的當家小生馮文星老師及當家小旦吳侑函擔任指導老師,對地方戲曲有興趣的鄉親,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參與學習,可向班長邱英慧或吉安鄉公所客家所報名及繳費,共同傳承並發揚「地方戲曲」文化。 
黃馨指出,吉安鄉公所培育的地方戲曲班之前在聯合成果展及元宵晚會的演出都大受好評,另外於去年及前年連續兩年,也安排我們的地方戲曲研習班演員前往鄉內十個福氣站巡迴演出,以專業精湛的演出來娛樂長輩們,帶給長者們溫馨與歡樂,也帶動社區民眾來共同關懷社區長輩。 
客家地方戲曲正逐漸失傳 
黃馨強調,有鑒於傳統的客家地方戲曲正逐漸失傳,透過客家委員會經費補助的客家人才培訓,期望能引發更多人對客家傳統文化的關心與推展,並從中承傳、創新,發展中、新一代的客家新文化。 
指導老師吳侑函說,本次教導學員的客家戲曲名稱為上山採茶,此為客家戲的十齣大戲之一,非常著名的入門款戲碼,由於學員們大部分生活中講的是閩南語,因此選擇《上山採茶》讓第一次接觸客家戲曲的學員,比較容易上手,並產生自信度,透過客家話表達著客家人早期在山上生活採茶的故事,戲中有較多群眾的部分,可以讓學員們共同合作唱客家山歌及完成一齣戲的演出。 
透過培訓 習得客家文化 
學員邱英慧說,本身很喜歡戲曲,學了五年的歌仔戲,剛好有這個機會接觸客家戲,剛開始覺得應該會很好玩,但學習後才知道真的好難,客家話宛如無字天書,很多客家的咬字發音都發不出來,希望透過鄉公所辦理的客家戲曲人才培訓,可以學習客家文化,也可以學習一些客家話,得到最大的收穫。 
黃馨感謝勝安宮提供場地讓學員們練習,也感謝「文和傳奇戲劇團」的二位老師,不辭辛勞舟車勞頓,分別從苗栗及台北搭火車來到吉安鄉,教導吉安鄉公所輔導的客家地方戲曲研習班。並表示「文和傳奇戲劇團」是以傳承與創新客家大戲文化為目的,是客家委員會一○二│一○五年度優良藝文扶植團隊。黃馨特別感謝客委會的協助與幫忙,並表示多次向客委會爭取經費開班請專業老師來指導教學,就是希望保存與發揚客家文化藝術,對於人才培訓而言,不僅是客家文化的另一種呈現,也讓過去在日常生活中所孕育出來的客家文化特色,得以展現及流傳。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