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今年三月上任的救國團主任葛永光,在花蓮縣團委會總幹事曾祈勝陪同下,昨日拜會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接受謝社長專訪,也針對救國團轉型及未來挑戰進行深入交流及討論。
屬國家及全體社會的
有關救國團定位的議題,葛永光受訪說:「救國團不應有政黨色彩!」他澄清,第一「救國團是國家的」,而不是隸屬於政府,救國團存在就是為了國家服務;第二「救國團是全體社會的」,不屬於任何黨派、宗教,不分階級、年齡、種族,早期以青年為主要對象,近年來參與對象擴大,老中青三代都有;第三「救國團是全民的」,救國團的定位已釐清,將來是要繼續「引領思潮、找回創新的精神。」
葛永光進一步解釋說,早期救國團舉辦的活動、營隊,都是當代最新最有趣的,是許多四、五年級生的回憶,目前年輕世代卻較少接觸,將在今年推出嶄新活動,讓更多人能夠參與,一上任就交代同仁要腦力激盪,繼續引領風潮。
葛永光說,當年團康活動參加者熱烈,更是培養了很多旅行觀光的人才,現在就是要把創新精神找回來,要求同仁暑期開設兩個全新類型的營隊。
葛永光也強調,遇善為人不知的時代已過去,救國團定位今年社慶為「全國公益日」,希望每年社慶期間,集中資源舉辦二項重點公益活動,讓社會大眾瞭解救國團的社會公益性質。
推廣公益理念
葛永光說,以花蓮而言,雖然長年在照顧失智、捐血、淨灘投入,但知道的人很少,透過全國公益月,讓全台的救國團動共同響應,一方面讓社會各界了解救國團的服務,一方面也是推廣公益理念,「只有人人有心,哪怕是舉手撿垃圾,也是落實公益精神。」
葛永光指出,外界對救國團有誤解,一部分原因,是長期投入公益卻鮮為人知,目前救國團事業體轉型,雖然有營收,但除了能自給自足外,都是用於投入社會關懷,「青年教育服務、社會公益一直都是我們的兩大重點核心」他強調,其實救國團同仁的薪水並不高,大家都是熱忱服務,相當辛苦。
謝立德建議
現代化管理、找尋專才
謝立德也建議,救國團應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找尋專業人才,以及運用新媒體等行銷方式,報社七十周年,與救國團六十五年都面臨類似的挑戰,要有現代的管理人才及制度,例如主任制可改為執行長等現代思維。
葛永光認同表示,過去救國團室主任制,後來成立指導委員會,近期也改為理監事制度,對外也有理事長一職,而主任其實做的工作,正是企業管理內的CEO,在引進專業部分,總團會也積極著手,最近正好專業人才來讓大家學習企管知識及領導。
葛永光舉例,很多各縣市的救國團都設有運動中心,目前都計劃從大學運動休閒管理科系找尋專業人才加入。另外民國一一四年,活動中心、山莊將有一半轉型為旅館,也可朝青年旅館發展,找專業人才、相關領域的教授加入團隊。
葛永光坦承,行銷一直是救國團的弱項,將和同仁不斷勉勵觀念轉變,時代變化,為善要欲人知,透過FB、LINE的群組,結合當地首長一起行銷活動。
葛永光說,目前救國團內有多位行銷相關的年輕人才分散在各地,已將其整合,將來總團部有訊息,底下三萬多個義工都能即時接受,也方便新聞媒體能從中發掘新聞,不像過去,重大訊息往往可能等數個月後才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