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二○一七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日前頒獎,來自台灣宜蘭縣的常式建築師事務所(OASIStudio) 設計的作品|「富里車站」,獲頒專業類組「運輸及基礎建設項目」銀獎(金獎從缺,相當於第一名)。
這個獎項從多項海峽兩岸四地的大型交通設施建設中脫穎而出。位於花蓮最南端鄉鎮的台鐵富里車站屬於「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的一部分,透過車站建築的重建,讓嶄新容顏的旅運設施融入當地城鄉風貌,並成為在地生活與觀光重要的活化泉源。
花東新車站運動之一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女建築師張正瑜,對於富里車站設計理念說,車站,做為一種脈絡的延伸富里車站可以視為花東新車站運動之一,藉由改建舊站房並配合電氣化來改善機能與形象。不同於將車站本體經常作為大地中的主角來塑造的手法,富里車站整體採以減量手法來整合周邊腹地,企圖成為富麗的稻米之鄉那自然優雅環境的一部分。
她說,除了簡約的量體之外,在外部空間上著重臨停接送、旅運服務及意象重塑,建立地方門戶的場所特性。強調對於人、尺度與地景的再思考,以適切的手法置入新的建築物件,並且也重視偏鄉缺乏良好營建技術與資源的現實,以有效的空間策略達到物理環境的要求,也讓日後營運具有良好效率。
富里是台灣最富盛名的米鄉,也是人口稀少的偏遠鄉鎮。富里車站尺度很小,扮演著米鄉門戶。重建後的車站不只是鐵道上的一個節點,也蘊含著地方的況味,在送往迎來之間可以想望與告別。
與地景融合為一體
面對寬闊自然的背景,採取簡單清晰的姿態,以「大地上的穀倉」為發想,轉化成一座低調簡鍊的「米倉」,收斂為地景的一部份,因而車站與地景融合為一體,是一個側重地景情感的設計案。金黃量體呼應田野與山巒,隨著陰晴晨昏展現不同表情。這是一座靜謐的驛站,屬於旅人與遊子。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於二○○七年於宜蘭成立,由張匡逸與張正瑜兩位畢業於成大建築的夫妻檔建築師主持,兩人從外地移居到宜蘭,成為新宜蘭人。團隊中另有在建築專業領域上擁有深厚的設計及監造經驗的成員,像是一家人般的默契十足。
張正瑜表示,常式建築自我期許在對地景與場所的塑造與關懷,以創意的想法與嚴謹的態度,期望藉由建築專業表達對社會正面的參與,並使作品能在設計面與實務進行上能相互結合,因此側重在中小型的公共工程,以及理念契合的私人委託,這是一個多元的工作平台,小型卻能量十足的團隊,專注於充份實踐對環境的思考與想像,以重視公共環境與品質的宜蘭為啟始點,持續為我們充滿盎然生機的土地努力。
她說,對我們而言,建築應是在生活經驗裡尋找並發現具有意義及趣味的樣態,因為建築的存在與生活有關,在建築與設計裡所談所做的所有作為、組構、模式、樣態、涵構、或關係,都是建築的一部份,也都指向生活的一部份或全部。
嘗試探索尋常氛圍的可能性
所以「常式」其實是在嘗試從尋常的氛圍與環境中尋求出可能性,也是在無常變化中保持一種恆常、尋常的姿態及心態。
她說,我們想像的建築不是創造,而是發現,像是在尋常平實之中發現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東西,心裡會有的那種小小成就,就像OASIStudio的由來,其中OASIS的另一個字意即是枯燥煩悶中的輕鬆變化,在事務所裡就像在荒漠之中的綠洲之中,可以培養出一些些作品與一點點因著生活與工作而起的成就感,就是屬於我們的輕鬆變化。
常式建築也深刻認同在地的各種創作,高度認可各種領域的相互合作,也曾協助台灣旅英服裝設計師陳劭彥修繕羅東工作室之老街屋。成軍將滿十年,在宜蘭完成許多類型的公共設施與環境規劃,包含數所小學風雨操場、社區活動中心、冬山鄉立羅水木紀念圖書館......,目前進行中的項目包含台東瑞源車站、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遊客中心及行政管理中心、宜蘭福園第三期納骨廊設施、宜蘭冬山鄉立幼兒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