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7-06
豐濱復興部落水梯田復育 歡喜慶豐收
水保局花蓮分局 引「加塱溪」水源 施作浮橋與道路邊坡穩定等工程 穩定流入灌溉系統
分享至


圖:花蓮豐濱鄉復興部落,引進「加塱溪」水源後,今年歡喜收割。
 

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第一個無菸部落│豐濱鄉復興部落,大約有八公頃的梯田耕地,二十多年無水灌溉,經一○五年官學跨域合作,在水保局與林務局大力支持下,完成水梯田復育引水工程,引進「加塱溪」水源到山地梯田,另在花蓮區農改場輔導友善種植,種下高雄一三九水稻。 
部落耆老王明源阿公穿著草鞋 ,高興的說 ,部落總算讓祖先的土地有水可以種稻了,大家也都能吃到部落土地上自己種的米。 
 七月四日六點多,水保局花蓮分局秘書宋有鍊、花蓮農改場長范美玲、花蓮林管處育樂課長紀有亭等三十多人,在耆老指導下開心割稻,一邊陪伴阿嬤們唱聖歌,不到二小時全部採收完畢,並用傳統脫殼機打榖粒,共收成十六包約一千五百斤。 
 王明源阿公說,水保局幫忙,先把崎嶇山區道路修復,再把水圳做好,二十年後,水來了,稻子成熟,第一次歡喜割稻,真的感謝,不同單位都進來幫忙,收割稻米可以讓部落吃上一整年。 
 依山傍海的花蓮豐濱鄉復興部落,是一個原住民阿美族部落,村內住了二十多位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年輕人全部都到外地工作。因為信仰因素,全部族人貫徹無菸、無酒、也沒有豐年祭,是花蓮第一個無菸部落。 
 透過農村再生陪伴社區逾十年 注入生態旅遊 
水保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表示,感謝民國一○○年東華大學教授李光中引介,分局認識部落,透過農村再生陪伴社區已逾十年,除為人口老化的社區注入生態旅遊,並加強公共設施改善,讓出外年輕人,重新看見社區希望。 
 復興部落提出要在祖先的土地上種水稻,由於環境也適合山林、水道、農田與聚落的複合式地景,發展里山倡議。她提到,為實現里山精神,一○五年在李光中老師積極投入下,並經官學跨域合作,及花蓮林管處大力支持下,分局在林班地進行引水設施,完成水梯田引水工程,很高興今年看到,睽違二十年的水梯稻田復育成功,稻榖也完成收割。 
去年與部落討論,大家希望梯田復育耕作,但沒有水源。花蓮分局秘書宋有鍊說,水源「加塱溪」,距離梯田九百公尺,必須引流到以前的灌溉系統,但有近二百公尺的水路不通,分局施作浮橋與道路邊坡穩定等工程,導入水源並穩定流入灌溉系統。 
 經一八○天的施作,克服道路狹窄等問題後,總算將水源引進原灌溉系統。他說,全部水梯田面積約有八公頃,復育耕作約有二分地;由於水源乾淨,生產的稻米非常優質,部落族人共同耕作收割,也會共享辛苦的成果。 
 花蓮區農改場長范美玲也說,水保局把灌溉設施完成後,阿公阿嬤才可以重新耕作,這裡風景很美,長輩很可愛,但他們年紀真的很大,無力收割,公部門都很願意進來服務,豐收的日子,水保陳淑媛分局長還親自準備割稻飯,讓大家享用,真的非常感動。 
 范美玲在現場發現,近二分的水梯田 ,二十年後復耕 ,土地有機質非常豐富,多樣生物保持的非常完整 ,有長腳蛛、狼蛛、橙瓢蟲等,都是捕食害蟲的天敵。她說,山區農田非常肥沃,適合有機種植。 
 另林務局紀有亭課長也說明,這是農委會在花蓮跨域合作進行「森川里海│多元夥伴關係短中長程計畫」,將失去的梯田重新恢復,也可當成台灣里山倡議重要區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