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7-07-07
磨塑方塊 融入金屬元素玩味石雕創意
參觀石彫協會聯展 謝立德讚嘆藝術家技術和耐心
分享至


圖: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中)昨在花蓮縣石彫協會理事長黃清輝(右二)、文化局視覺藝術科長馬成怡(右一)、石雕家楊正端(左二)及妻子湯香櫻(左一)陪同導覽下參觀展場。 (記者謝宗璋/攝)
 

記者謝宗璋/報導 
「磨塑方塊│花蓮縣石彫協會聯展」現正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展出中,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昨在理事長黃清輝、花蓮縣文化局視覺藝術科長馬成怡、石雕家楊正端及擔任國風國中美術教師的妻子湯香櫻陪同與導覽下,參觀展場,欣賞會員們如何發揮創意巧思,將金屬與石雕結合,磨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石雕藝術。 
「我們的本意仍然是石雕,金屬只是客座。」黃清輝與謝立德分享該展主題,他表示,媒材仍以石雕為主體,但輔以少量金屬元素,邀請會員們以藝術家探險的精神,將金屬限定在方塊體,與主要石材相融合,設計意味自然蘊含其中,供人玩味無窮。 
湯香櫻也表示,許多會員為了本次創作主題,使出渾身解數,都交出不同於平日的作品,但仍將自己獨特的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令參觀者嘆為觀止。 
謝立德欽佩石雕藝術家不只有卓越的雕刻技術,還有一顆過人的耐心,細心琢磨,不雕鑿出自己滿意同時也是絕無僅有的作品,不肯善罷甘休。 
不過展場上最令謝立德讚嘆的作品,包括約瑟夫.希維的「Hidden Treasure」、「Unpacking」,湯香櫻指出,由於該藝術家定居花蓮前曾在巴黎羅浮宮學習過,擅長異材質結合,尤其表現在鑲嵌技術上,金屬與石雕完美無縫,且同石材一體成型,粗糙與光滑表面處理地彷彿非同塊石。 
楊正端的作品「離相」是展場中為一具有人類臉型者,從後方鑽洞使石材崩裂,形象化地訴說「看開」,對世間情的頓悟,不執著,表達金剛經的「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女雕刻家彭郡茹的作品「穿過森林」中,金屬收入造型不規則的鏤空石雕中,猶如一顆種子被種植到石心裡,而石雕更雕鑿成具有透光性,在光線投射下,充滿想像空間。 
原民石雕家鄭詠鐸的作品「淬煉」,猶如勇士精神,象徵人生如旋轉般往上爬,黑大理石方塊層層串接而上,製作工法相當困難。而前理事長馮朝宗的作品「比翼鳥」,以男女雙手相互交纏緊握的姿態,呈現似燕似鳥比翼雙飛的意念,同樣體現高難度的雕鑿手法。 
黃清輝的作品「聚集循環的光」、「空谷幽蘭」,都是化腐朽為神奇的經典之作。前者運用重達三十公斤由上千鋁罐壓縮成的金屬方塊,以及運用高難度旋轉車床將白大理石雕鑿成二公分厚的鏤空燈泡狀;後者則是將拆房子的水泥廢料,營造出隱士幽遠的意境。 
「磨塑方塊│花蓮縣石彫協會聯展」即日起至九月二十三日止,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第一企劃室(花蓮市文復路六號)。協會將於明(八日)辦理系列講座之一,上午九點半,邀請公共空間藝術家、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顏名宏,以「與群眾對話的場域藝術」為題分享,歡迎民眾參加。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