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蕭道田/綜合報導
五十多歲的張先生,日前腹部突然劇痛,原先以為是吃壞肚子,趕至急診室時,醫師先以手觸摸腹部,臉色凝重,緊急安排電腦斷層,張先生一開始還認為這醫師大驚小怪,沒想到,檢查結果竟然為肝腫瘤破裂,而他感染C肝多年。
輕忽C肝
小心肝癌找上門
對於自己罹癌,且為C肝患者,張先生無法置信,相當震驚,身體一向健康,很少感冒,怎會因為肚子痛就醫,卻被診斷出肝癌。近一兩年,腹部確實鼓鼓硬硬的,但用力按壓,也不覺疼痛,誰會知道那就是恐怖的腫瘤。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宜宗表示,可能受到就醫不便的影響,花東地區因腹痛就醫,最後被確診為肝癌的個案明顯較多,由於已經到了末期,治療效果不佳。
以張先生為例,肝臟腫瘤已有15公分,破裂後引發疼痛,必須先施以動脈栓塞,迅速止血,以穩定心跳及血壓。等情況穩定後,嘗試化療、標靶藥物,等腫瘤縮小之後,再行開刀。
C肝患者須謹慎
罹患肝癌比率高
林宜宗醫師表示,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即使是發炎、腫瘤,也不會覺得疼痛,通常等到腫瘤大到一個程度後破裂,大量出血,才會引發劇烈疼痛。臨床觀察,這類個案以C肝患者居多,與B肝相較,C肝感染者日後惡化為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比率更高。
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是眾所皆知的肝病三部曲,不過,對於部分C肝患者來說,病情可能急轉而下,跳過肝硬化,直接從肝炎轉變成肝癌,讓病人措手不及,直說「不可能!怎麼會這樣!」。
「C肝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林宜宗醫師說,C肝患者如果終身未能清除體內病毒,在20至30年間,約二至三成機率死於肝癌、肝硬化,患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應積極治療。
C肝口服新藥納健保
名額有限勿等待
傳統C肝治療以干擾素針劑為主,但副作用極大,有如化療一般,容易嘔吐、腹瀉、掉髮、極度疲憊,少部分病友還因此罹患憂鬱症,不少患者無法完成整個療程而放棄治療,相當可惜。
C肝口服新藥副作用低,治癒率皆超過九成,已經成為治療新趨勢,衛福部2017年1月開放第一波健保有條件給付,總經費20億元,提供八千個治療名額,對象為基因型第一型,肝纖維化程度為第3、第4期以及肝硬化A級,且曾經干擾素治療失敗患者。
而第二階段給付上路已經兩個月,但收案情況仍不理想,林宜宗醫師提醒尚未治療的C肝患者,應該儘速回診,積極治療,接受各項檢測,以及病毒抗藥性篩檢,由醫師評估,把握健保名額。
24週C肝口服新藥
安全性高
目前健保給付兩種口服新藥,療程不同,林宜宗醫師表示,研究顯示,24週口服新藥治癒率超過九成以上,在日本上市多年,迄今未有嚴重副作用個案,安全性相當高。
林宜宗醫師呼籲C肝患者應踴躍接受治療,目前健保給付兩種藥物,治癒率均達九成以上,建議在用藥之前,詳述自身用藥情況,並接受病毒突變檢測(RAS),以作為選藥的重要參考依據,減少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用藥後,務必依照醫囑,定期回診,抽血檢驗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