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臺東縣富山國小自去年起試辦國際教育實驗小學,推動國際教育及雙語教育課程,希望小朋友不要只侷限在學習部落文化,從「語言」改變生活、畢業後更能接軌國際;富山國小在今年暑假開辦「第三學期」,規劃為期一個月的沉浸式英語課程,透過遊戲讓英語生活化。
為避免小校裁併危機,發揮小校的主體價值,富山國小積極規劃,去年獲教育部同意辦理「富山國際教育實驗小學」,為全台灣唯一一所以「國際教育」為主體之實驗小學。校長廖偉民表示,學校附近包括都蘭、杉原都有大量的國外人口居住或觀光,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國際教育是生活中就能使用的能力。
廖偉民說,學校屬偏鄉的部落型小學,人數少、資訊較封閉,許多家庭為中低收入戶、隔代教養等,雖無法改變大環境,但能透過教育讓孩子翻轉,學習到未來對自己有幫助、有競爭性的能力,「語言」肯定為首選。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學習,富山國際教育實驗小學在今年七月份首次開辦「第三學期」,實施全英語的實驗課程,結合外籍師資與臺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學生,規劃全英語的教學活動,透過桌遊、團康遊戲等,讓孩子在生活中大量操作英語,從生活中驗證所學的英語是具實用性。
廖偉民指出,依照一般國小課綱,三年級學生僅有一堂英語課,為落實英語學習、推動國際教育,讓學生有更豐富、多元及實作的學習,全校由幼兒園到高年級都實施全日課程,孩子從就讀幼兒園開始接觸英語,一週可達五節英語課,並大量使用英語。
此外,各年級在國際教育課程的規劃中,包含建構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及國際視野的能力,讓孩子瞭解全球公民責任及全球競合的趨勢,當一位小小國際人,學習思考、接軌國際;未來將致力推廣國際交流及國際共學,與國外學生共同創作,建置國際交流平台。
六年級學生郭奕鑫說,透過玩遊戲學英語,讓英語變得很有趣,遇見外國人也有勇氣侃侃而談;第三學期課程有小老師在一旁協助,比起補習班的大班制教學,在學校反而能把不懂的地方學會,互動式學習也比較有趣。
廖偉民另提及,推行「國際教育」有一定成績,不僅學生人數增加,在英語競賽方面也獲佳績肯定;他說,學校從八月一日起開放跨學區就讀,家長不需要更換戶口即可就讀,歡迎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走入富山國小與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