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8-03
12日舉行開幕茶會 北緯24度的內在視野
莊臥龍畫出流動視覺經驗 因教學工作經常往返東西兩岸 車窗外人文地理景觀的變化 是對比也是刺激
分享至


圖:莊臥龍油畫作品「風山水雲」。(東海岸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張小菁╱報導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將於八月十二日至九月十日,展出「北緯24度的內在視野」 莊臥龍創作個展。這次展覽主要是創作者自二○一六年一月移居到花蓮後的系列創作作品,並佐以數件過去在西部發表過的創作,觀眾可在創作脈絡中,綜觀比較,並體會創作者這幾年來的風格表現與演進。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董事李治德與創作者莊臥龍老師,昨天親自拜會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 向謝社長分享移居花蓮一年半期間的生活工作感想與創作歷程。 
二○一六年後 
 以花蓮為主要創作區域 
莊臥龍生於一九七五年,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畢業。二○一六年後,以花蓮為主要創作區域,曾任亞洲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兼任講師,並在台中地區擔任社區大學繪畫課程講師十餘年。除創作外,目前擔任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兼任講師、東區美感基地計畫講座講師,協助推廣生活藝術美學。 
這次的展覽名為「北緯24度的內在視野」,當中使用了一個地理座標很特別,莊臥龍指出,一年半前舉家從台中到移居到花蓮定居後,期間因教學工作經常往返東西兩岸,車窗外風景的流動、人文地理景觀的變化,成為一種豐富且連續的視覺經驗,它是一種對比,也是一種刺激。因為生活的轉變,剛好分別居住在台灣島的東西部兩側,正巧在中央山脈的約略相同緯度的兩側北緯二十四度。因此使用這樣的地理詞彙,用來說明、描述這些作品的特質北緯二十四度,源自於進行創作的地理位置公約數,內在視野,則說明了這些作品的觀點與表現方式。 
不預設草稿與構圖 
莊臥龍的創作是不預設草稿與構圖的,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進行脈絡的演進,自然成形、順勢而為,並在畫面中實踐表現「繪畫」特質:色彩表現與空間探索,透過色彩的演繹與空間詮釋表現,建構、拓展出一種具有豐富層次的流動狀態。因此,在他的創作中,隨機與遊戲,是一個重要的核心概念,但在表現與處理手法上,他使用了大量嚴謹的學院油畫技法,去跟隨、表現這般遊戲輕鬆流動的狀態。 
東海岸基金會董事李治德表示,莊臥龍的畫作,看似抽象但又有著具象,有許多看似混亂但卻協調的拼接、層次的表現,伴隨著畫面時空的的轉移與跳躍,有時出現的迷彩般表現方式,似乎也在訴說著,透過這些自然與人文混雜的模糊邊界,尋求一個平衡且整體協調的狀態。 
東部與西部 
 極為不同的視覺與生活體驗 
莊臥龍說,過去在西部生活,最常看到的就是牆壁,建築物與天際線之間的空間距離感覺很擁擠,但是來到東部花蓮後,放眼望去盡是風、山、水、雲等地理景觀,與西岸都會繁湊且緊繃的人文景觀相較,是極為不同的視覺與生活體驗,作為藝術工作者,在日常創作過程中,很自然的意識到這些大地元素在作品裡,先行滲透的流動。 
莊臥龍認為,作品本身必須能表現一種視野,一種狀態,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有著看似無形卻有形的「景」的概念貫穿其中,這並非描寫特定的景點或風景,而是作者在感受、沐浴於特定時空環境後,所萃取轉化而成的新世界。 
莊臥龍創作展將於八月十二日下午二時舉行開幕茶會,另於八月二十六日下午二時舉行DIY工作坊 木頭杯墊彩繪,歡迎有興趣者報名參加。展覽地點:東海岸文教基金會(花蓮市林森路二一○│二號),電話:8357716。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