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8-04
古法甕烤放山雞 鮮甜美味完美融合
新城「白米甕缸雞」 特別選南部龍眼木為薪材 搭配簡單醃製手法 外皮酥脆、肉汁甜美
分享至


圖:熱循環原理就像阿嬤灶腳一樣,把熱包覆在甕缸裡進行循環,雞隻受熱平均,絕對不會烤焦或烤不熟。(記者劉怡伶/攝)
 

記者劉怡伶/報導
來自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的阿彬師傅,與同學好友在新城鄉嘉新路上,開設「白米甕缸雞」餐廳。他說,以前在宜蘭,就在烤甕缸雞,烤過好幾十萬隻的雞,一直夢想來花蓮開店,不僅把甕缸雞的美味與鄉親分享,更希望能成為花蓮的美食代表之一。
雞群充分運動  肌肉結實有Q勁
採用花蓮滿山遍野跑的健康放山雞,由於低密度飼養,雞群充分運動,肌肉結實有Q勁,又以玉米、天然牧草、穀類等餵養,肉質含有自然田味。阿彬師傅說,雞隻不需要太多調味,烤前只需用米酒、醬油、鹽等稍微醃製即可。
另醃製的雞在烤前,在塞入七葉蘭與大蒜,放入甕缸,遵循古法甕烤,就可以展現雞隻的鮮甜美味。他提到,店內有六個大甕缸,都是鶯歌老師傅特別製作;燒烤過程,利用甕缸毛細孔及內部特製鋼爐,讓溫度保持熱循環的恆溫,水氣自在蒸發。
味道絕對與桶仔雞不同
原理就像阿嬤灶腳一樣,熱循環包覆在甕缸裡,放入四隻雞一起烤,三六○度受溫相同,不會有不夠熟或烤焦的情況發生。阿彬師傅強調,平均受熱下,採二次進甕分烤,味道絕對與桶仔雞不同。
第一次烤到四十五分鐘,八、九分熟,放入保溫箱,等客人要點烤雞時,再烤第二次。他說,進到甕內烤的最後一道就是工夫了,要讓脂肪與皮分開,烤出來的雞皮,才會金黃、脆香又好吃。
烤好的雞肉,不僅肉質鮮嫩,更會聞到不一樣的香味,這個關鍵就是炭火「龍眼木」。阿彬師傅說,特別選自南部龍眼木為薪材,搭配七里香蒜頭與簡單醃製手法,不僅能保存放山雞本身肉質鮮甜味,整體味道更能完美融合。
嘉新路上,現烤金黃油亮、外皮酥脆、肉汁甜美的「白米甕缸雞」,開幕期間每隻原價六五○元,在今年八月十四日前,優惠每隻四九九元。執行董事陳冠名也說,餐廳不僅有「白米甕缸雞」,更有嚴選小農種植的養生食蔬,搭配在地風味手工菜,歡迎大家前來品嘗。
不論是親朋好友家庭小聚會,或機關團體大活動,都有適合場地與足夠桌數,提供鄉親選擇。陳冠名說,「白米甕缸雞」地址在嘉新路一七六號,電話(○三)八二三五一一一,好吃「白米甕缸雞」也接受鄉親外帶預訂服務。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